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台灣外銷訂單生產重心逐漸轉移 東協成新寵、中國創新低

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發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結果,受惠高效能運算、AI新科技等,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率持續創高;值得注意的是,外銷訂單生產地布局發生顯著變化,反映出台灣產業的全球供應鏈有重新布局的新趨勢。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調查資料為112年)顯示,國內生產比率達49.1%,創10年來新高,主因包括高效能運算及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促使國內生產大幅提升。相較之下,中國及香港的生產比率降至37.8%,創下有調查以來的新低紀錄。東協國家成為新興生產基地,其生產比率上升至7.0%,其中又以越南表現最為突出。

圖片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調查也顯示,大約81.7%的外銷訂單由廠商自行生產,顯示企業仍以自有生產為主要方式。然而,委託他廠代工生產的比率也略有提升,反映出部分企業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企業進行海外生產的主要原因仍是配合客戶要求,顯示企業以客戶需求作為全球布局的首要考量。

至於海外生產的產品中,有69.1%銷往第三國,顯示多數企業選擇分散市場風險;至於當地銷售的比率提升至25.8%,創歷史新高,反映出供應鏈在地化的趨勢。在中國及香港生產的產品中,出口至美國的比率持續下降,主要受美中貿易摩擦影響,導致企業將更多產品轉向其他市場。

調查指出,台灣外銷業者主要競爭對手仍是國內同業,其次是中系企業,顯示兩岸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愈加激烈。2023年,有87家外銷廠商進行跨國產線擴充或新設,顯示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東協國家成為產線擴充的首選地區。

圖片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Related Posts

1 of 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