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台中現代畫廊新展《當 外面的風吹來》7月13日揭幕,4位風格各異的年輕藝術家王仲平、王揚、闕珮菁、簡伃彣聯合展出多元媒材創作,共同探討當代與新藝術特性,展品豐富多樣,歡迎對當代藝術、攝影藝術、繪畫創新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這檔精彩展覽,讓身心靈在炎炎夏日來場美的洗禮。
這項展覽由現代畫廊藝術總監施怡君帶領林芷淇和陳韋瑋一起策展,4位新銳藝術家今天下午齊聚開幕茶會現場,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互動,話題聚焦新藝術,讓與會者充分感受當代新藝術的活力和魅力,宛如一道自外而來的風,吹擾固化的日常,藉由藝術之力,帶來全新的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現代畫廊藝術總監施怡君說明策展緣由指出,21世紀人們的身體,早已習慣運作在一條反覆的軌跡上:白日醒後按掉前晚設置的鈴聲、來往在一棟到另一棟的建築、正等待完成的作業表等等,追尋生活所需的習慣,正綁縛我們成為龐大程序裡的片段;唯當我們眺望窗外,變動的雲景、移動的車輛、隨季節更迭的植景,種種千萬的變化,亦溫潤的動搖了我們被固化的生活日常。
施怡君指出,風從外面吹進來,比喻意料之外的微小事件,如風吹擾反覆與規矩的日常,自外捲入新象與異想,喚起創造與想像的源動。也因此,這次展覽集合了關注窗景裡外間,發起日常裡思想異動的4位藝術家王仲平、王揚、闕珮菁、簡伃彣,藉由新銳視角,細讀一場寧靜而富有詩意的思想解放。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的新銳藝術家王仲平,這次展出〈潮濕的鏡子〉和〈被遮蔽的視線〉兩個系列攝影作品。王仲平為了攝影創作,畢業後從事展場攝影工作,從攝影師幕後的角色觀察生活萬象;他今年1月曾在台北舉行《潮濕的鏡子》個展,嶄新的視角備受注目。
王仲平這次台中的展覽,主要也是〈潮濕的鏡子〉系列,他拍攝自己家鏡子起霧時的模糊狀態,以及透過窗戶看出去的窗景。王仲平說,窗戶玻璃的表面,通常會被人忽略,而他的創作,是想讓被忽略的景象,變成被人觀看到的主體。
還是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二生的新銳藝術家王揚,2000年出生,他的作品〈郁郁青青〉,是以木材上面的刮紋作為自然構圖,找出想要凸顯的紋路,先用鉛筆構圖,再上顏色創作。王揚說,他想表達的是,將原本殘缺或瑕疵之處,變成和諧而有美感的東西。他的作品中,透過筆觸跟顏色,讓畫面形成具有植物形象的畫面,呈現一張張宛如花園的景致,成為特別獨到的木材繪畫創作。
此外,王揚的木材繪畫創作如〈靈澤蒹葭1〉、〈靈澤蒹葭2〉、〈扶光柔甲〉和〈枝椏1〉,則是有意識的藉著水墨畫的形式,希望帶給觀眾一種清爽的感覺。王揚說,他的木材繪畫創作,是透過木板材質的嶄新形式,看木材本身的自然紋路,長得像什麼,就往那個方向去繪畫,畫中一些小花小草,就這樣逐漸清晰顯現出來。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繪畫組的新銳藝術家闕珮菁,2001年出生。她展出的作品〈無框的窗景〉,畫的是早上起來開窗所見,而以窗框為主體,創造出虛空的窗,所繪植物如牡丹、藤蔓等,都是日常生活常見到的,雖予以分解成碎片,但還是可以看出植物和花卉的造型,而以不同的姿態呈現畫布之上。
闕珮菁近期亦朝抽象繪畫方向發展,如展出作品〈碎進時間〉,靈感來自建築工地堅硬的鋼筋,把複雜的空間概念,轉化在平面畫布。她說,觀眾可以看到變形的線條往畫面中間集中,藉此創造出空間的景深。〈我所知道你所不知道〉作品,畫的是三塊傳統落地窗,透著窗外風景,窗戶反射天空的藍,如同霓虹般景色,藉此重新詮釋風景。
闕珮菁另一件作品〈意識殘存的碎片〉,則是表現下雨天馬路上殘留的油漬,在地上形成彩虹般色彩,出現類似炫彩的漸層吸引她,於是以半抽象半具象形式,轉化至畫布,形成純粹的抽象畫。這件作品最特別的是,闕珮菁運用顏色跟畫作色彩相像的商業性雷射膜材質,襯托出與畫作本身材質的反差。
今年剛自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的新銳藝術家簡伃彣,代表作是2022-2024年的〈所到之處系列〉,喜歡騎摩托車四處野營的她,見到壯觀的風景,會先拍照紀錄,回家後,再拿出來跟回想起來的景象相互對照,看看到底照片還是記憶比較真實。
簡彣伃曾經從南投開車7個小時到達花蓮交界處海拔3000多公尺的丹大林道,拍下壯麗的景色,作為創作題材;創作時,她把照片列印出來,擺在畫面中間,旁邊再用記憶所及畫出來,而實際影像和繪畫並列作品,則是中央留白,讓觀者感受她感性的記憶風景。
■ 展訊
展覽|《當 外面的風吹來》—王仲平、王揚、闕珮菁、簡伃彣聯展
展期|2024.7.13-8.25
開幕|2024.7.13 3:00 pm.
地點|現代畫廊 台中市西區公益路155巷9號B1
這篇文章 《當 外面的風吹來》現代畫廊揭幕 王仲平、王揚、闕珮菁、簡伃彣展出新銳藝術 最早出現於 暢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