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電子報: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隨著地球暖化,夏天一年比一年還要炎熱,身處臺灣最南端的屏東縣,雖然全年都可以耕作生產出各類水果及蔬菜,但在動輒攝氏35度的烈日曝曬下,許多的農民都選擇「放暑假」。近年農糧署推動冷鏈計畫,除延長生鮮蔬果儲架壽命、維持優質品質外,還可經過初級加工後冰存,延長保存期限,讓農業產值提升,也讓消費者一整年都可以享用冰鮮蔬果好滋味。
屏北地區有廣大的蔬菜產區,牛蒡產業在屏東可謂歷史悠久,早在日據時代即有做適地適種調查,在屏東市歸來一帶的沙質地加上大武山麓豐沛的地下水,非常適合種植牛蒡,因此歸來牛蒡又稱為臺灣牛蒡的原鄉。歸來牛蒡以柳川系的黑皮品種為主,該品種外皮薄嫩、肉質細膩又有濃郁的牛蒡香氣,因此除鮮食外,亦開發出許多的加工產品,包括牛蒡茶、牛蒡煎茶、牛蒡乾片、牛蒡細麵等等,有非常多元的選擇。屏東市的大力蔘生產合作社就是具有生鮮與加工的有機驗證,該社透過冷鏈計畫改善成現代化的低溫作業廠房,更新老舊的清洗設備、冷藏庫機組並安裝消毒設備提升良率,讓牛蒡在每年3~5月採收後,可在低溫的環境下再保存一年。
毛豆產業在高屏地區種植面積有3,700多公頃,分春秋兩季種植,其中屏東縣約1,900公頃,民國90年初經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推動以大農場方式經營後,外銷成績亮眼,在日本的市占率多年佔據第一位;毛豆在清晨以大型採收機採收豆莢後,即進入加工廠清洗、殺菁、冷卻、包裝、冰存,整個過程在半天內即可完成,近年高屏地區的毛豆在產業團體的努力下,除了外銷,也將高品質的毛豆產品推向國內市場,拓展通路之外,也可以在雨季穩定的供應國內市場,讓餐桌上多了一樣高蛋白、高纖的健康選擇,素有綠金之稱。
屏東縣是臺灣鳳梨的主要產地,每年2月開始就由鳳梨打頭陣進入國內外的消費市場,近年農糧署協助在地的鳳梨社場建構標準化的外銷冷鏈集貨場,從採收後即進入低溫作業區選別、包裝、預冷、裝櫃出口一氣呵成,113年度全國經過冷鏈集貨的外銷鳳梨達2萬餘噸、屏東地區即占5成以上。
其他的鳳梨在經過數個標準化的冷鏈集貨場挑選集貨後,再去冠芽供應給國內加工廠商,做為各種加工品如鳳梨酥餡料、果汁等原料,讓所有的鳳梨能完整利用、提高農民收益,以綠地農特產品生產合作社為例,與其周邊合作社場如寶島南方蔬果生產合作社及龍潭果菜生產合作社等,即以標準化冷鏈場域互相支援,因應鳳梨產季逐年增加、集中出貨的訂單需求。
屏南地區是主要的芒果產區,在地的朋泉生產合作社自有及契作芒果92公頃,年集貨量1,150公噸,該社在枋山、枋寮鄉鄰近芒果種植鄉鎮設置衛星選別場初步選別,選別後再運送到冷鏈集貨場集貨包裝,在冷鏈集貨場包裝後的芒果在依照國內外各通路需求進行不同溫層的處置,例如一般宅配包裝後以常溫配送,超市等具有溫控的賣場則是5-7度C,加工果則進入3度C保存,以不同溫層管理行銷,可以因應各種通路的需求、提升櫥架壽命,降低成本(可以冰存1個月以後再加工,減輕盛產期集中的人工成本),此外,該社亦利用冷藏庫及急速冷凍等設備將截切各種冷凍產品,如芒果丁、芒果切片等處置保存,以冷凍車運送到客戶端,延長設備使用率及賞味期間,創造農戶、廠商、消費者三贏的產業模式。
因應現代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及品質之重視,農糧署執行110-113年度冷鏈中長程計畫,輔導超過500處產地端供應單位導入冷鏈設施設備,各項不同的產業亦有不同的核心技術。以鳳梨產業外銷日本市場為例,從品種選擇、田間病蟲害管理、防治藥物使用、適期採收熟度、採收後集貨、預冷、紙箱設計、運輸溫度等每一個階段都有標準作業流程及冷鏈設施下,業者在拓展外銷市場的過程中逐漸完成產業升級,期間農業部所屬單位如國際司、農糧署、各實驗改良場所以及各相關領域學校等產、官、學、研各單位均與產業共同成長,使產業除了生產銷售外,各相關單位均凝聚在一起迎接各種挑戰,也使得產業韌性得以增強,為發展農業永續打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