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彩娥 苗栗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水尾社區發展協會於9月7日舉辦「2024百人牽罟—追尋水尾漁村文化」活動,吸引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台灣兒童食育協會、寶熊漁樂碼頭及慢魚海岸團隊共同參與。
活動透過將傳統牽罟技法設計成食魚教育課程,參與者先在陸地模擬操作,再到海灘體驗實際牽罟,並邀請李璟泓老師協助魚種紀錄,藉此提升對海洋教育與環境保護的認識。
台灣兒童食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李玫翎指出,牽罟是一種台灣沿海漁村的傳統捕魚方式,依賴潮汐變化與集體合作,與現今的大型漁撈方式截然不同。這項技法不僅傳承了捕魚文化,還讓民眾體驗沿海捕撈的魅力,並通過食魚教育推動漁村文化的傳承與食育發展,當天活動還安排品嚐捕撈漁獲製成的餐點,讓參與者直接感受到「產地到餐桌」的概念。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張照宏科長表示,農村水保署長期耕耘農漁村各項活化工作,而牽罟是在地傳統文化,能讓長輩們發揮所長,將過往的生活經驗傳達給現今的年輕人,也結合食農教育,為農漁村再生活化提供了新方向。
人稱風頭水尾的後龍水尾,在後龍溪水入海處是大遍的沙岸地形,鄰近西濱61線快速公路,屬於典型的農漁村混合聚落,長期辦理牽罟文化季,傳承在地牽罟文化、石滬導覽等 ,除在農村再生及綠色照顧工作成果斐然外,也積極參與苗栗慢魚海岸計畫,從文化、觀光到日常飲食,重新形塑苗栗的漁村文化,已是農漁村再生活化的典範社區。
這篇文章 苗栗後龍水尾社區成功舉辦台灣海峽最大場牽罟盛會 最早出現於 暢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