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洪素津台北6日電)兒少影視產業20年來失衡,公視開設的兒少頻道「小公視」上線,盼透過平台招攬更多內容和人才,即使面臨預算資金問題,仍看重人才培養,希望有更多生力軍,幫兒少加入新資源。
小公視兒少中心主任林瓊芬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小公視頻道服務對象是3到18歲,「這是一個蠻困難的事情,那麼寬的受眾,什麼樣的內容才可以滿足?但這個平台可以讓我們服務更多的小孩和青少年,我們可以讓很多的產業可以一起進來做,先練功,練好功夫才能上菜」。
公視節目部兒少中心副主任舒逸琪指出,兒少產業20年來嚴重失衡,在整個大影視的大環境下,兒少是極端弱勢的族群,「公共電視本來就有一些兒少內容的製作,現在我們很希望找夥伴一起進來,一起幫兒少加入新的資源」。
開發兒少領域,最根本的問題是資金不足和生力軍缺乏,林瓊芬和舒逸琪持續開發,促生「小公視」頻道,還找來富邦文教基金會合作,除了資金挹注,還有人才的開發,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分享:「錢的問題相對單純,但人才要怎麼培養?其實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很少人踏入兒少影視產業。」
兒少影視產業積極尋找出路,首先遇到的困難是資金不足,舒逸琪說:「當總預算不足的時候,又希望可以服務到所有年齡層的小孩,資金分配下來就會偏少,當然節目量也會偏少。」舒逸琪期盼除了政府的幫忙,也希望民間企業幫助,兒少領域不管是戲劇或綜藝節目都很缺乏,尤其是自製的節目。
林瓊芬補充指出,不管是戲劇或綜藝節目,所要傳達的情意和故事性是不一樣的,「在家看外景節目,小孩可以感受到一個影視節目的變化跟創意,當然戲劇和動畫節目也是有不同功能,小公視希望能夠提供多元的形式,將不同品牌結合起來,就有機會更多夥伴可以一起參與,這是目前找到的一個新的方式」。
冷彬則分享,資金不足問題相對單純,主要是如何開發兒少產業的人才。冷彬感嘆,隨手抓一個影視相關的學生,「他不會跟你說他要做兒童內容,兒少這個選項甚至不曾出現在他的腦中」,所以要努力試著把這個選項放回產業鏈。
當民間的力量也願意進來的時候,人才、資金到位,這些東西都嫁接起來,就不會只是停留在製作層面,而是一步一步把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慢慢地拼湊起來。
冷彬進一步補充:「有足夠的節目、好的節目,你才有辦法談推廣、銷售,所以人才比錢來得重要,有錢當然是可以有好的發揮,但你沒有好作品,你錢再多也沒有用。」
林瓊芬希望小公視平台可以與世界接軌,「我們會各個影展裡面去出席,其實有很多節目在國外的影展,都有非常好的成績,就是透過那樣的方式去認識世界各方的策展人。」
另一個方式是國際合作,「透過人才的跨國合作,外師來台灣教學,或是我們出去,再一起來合資,一起來製作,一起來把這個作品產出來」,國際的交流也會讓年輕人覺得兒童內容比想像中有趣。(編輯:管中維)11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