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生活

窮思維、富邏輯》為什麼掌控自己的人生這麼重要?吳淡如教你如何打破「大家都這樣」的框框,活出自我

此文章最初授權出處:窮思維、富邏輯》為什麼掌控自己的人生這麼重要?吳淡如教你如何打破「大家都這樣」的框框,活出自我

窮思維、富邏輯》為什麼掌控自己的人生這麼重要?吳淡如教你如何打破「大家都這樣」的框框,活出自我

作家吳淡如認為,唯有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成年人應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而非以「大家都這樣」的名義涉足他人的決定。在其著作《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中,吳淡如分享了自己如何依靠數據做出理性的判斷,停止尋找任何自我欺騙的藉口,結果遠超預期。

她的許多決定看似大膽,例如選擇在越南投資。越南在2015年底才剛開放外國人購買不動產,當時她每次過馬路都覺得隨時可能被機車撞死。儘管疫情耽誤了越南的經濟發展,但全球經濟的趨勢證明,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過程中的起伏也是必然的。

吳淡如強調,這些決策並非拍腦袋想出的結果,而是依據大數據與研究調查的證明。對她來說,成為一名商人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在商業場合中,她不再以文青的身份自居,該理性的時候就應拋開感性,避免使用非理性的理由進行交涉。她舉例說,有人曾對她說:「我從小看妳的書,很崇拜妳,妳公司名下那間餐廳能不能看在這個情分上賠錢賣給我?」她認為這樣的要求完全不合邏輯。

吳淡如表示,她也學到決策需要果斷,千萬不要變成《三國演義》中「謀而無斷」的袁紹,擁有再大的資源,若策略模糊、行動遲緩,也會失去江山。因此,文青的情懷應該留在文青的小劇場,而不是帶到商業場合。

她進一步指出,寫作是心靈的活動,而出版則是一種商業行為。讀者並非在尋找偶像,而是尋找能夠表達他們心聲的代言人。面對現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吳淡如坦言,自己出生在菜市場旁邊,肚子餓了就翻冰箱尋找食物,這樣的背景使她注定成為一名通俗的作者。她樂於接受自己這樣的「世俗」,並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與行事風格上,並不低俗。她強調,應該在不同的情況中展現適當的能力,不要讓自己被「人設」束縛住。除了父母之外,恐怕沒有人真正關心你想要設定的形象。而在商業社會中,所謂的「形象」也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輕易得到認可的。

作家吳淡如分享了她在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對於一個喜歡隨時飛往各地的人來說,疫情的三年可能會帶來不小的打擊,但她表示自己並未因此感到困擾。她認為,山不轉,路不通,人可以轉。

《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

在這三年中,為了幫助那些因疫情而難以在實體通路銷售商品的朋友,吳淡如成立了自媒體的電商平台。她對於網路時代充滿熱情,認為線上創業不僅降低了創業成本,也讓創業變得更加容易。對她來說,即便只是在臉書社團中販售用不到的物品,也可視為一種創業。這樣的方式省去了傳統行業和實體店鋪的許多成本,甚至讓網紅們能夠以低成本進行商業活動。她認為,現代的商業比以往更加親切。

吳淡如提到,她心中一直存在的那個文藝青年,也非常熱愛撰寫商業文案。在她眼中,商業文案就像是一場舞台劇,創作者能即時感受到哪些語句能獲得觀眾的掌聲。對於那些自認為格調高雅、對商業避之不及的作者,她坦言自己從小說、散文到廣告文案,並未認為其中存在什麼意識形態的鴻溝。

她回憶初入社會時,為了多存些錢實現去歐洲遊學的夢想,任何類型的稿件她都接下。不論是內衣、冰箱、電梯、泳裝、五金零件或是旅遊行程的推薦,吳淡如都經歷過這樣的廣告撰寫訓練,也為公司帶來不少收入。

她從未渴望成為文壇的泰斗只希望她的寫作沒有邊界,沒有人能為她設下框架。從文青到商人,一定需要分出邊界嗎?當母親與做自己之間,真的需要有重重柵欄嗎?她始終認為,那些柵欄是別人設立的,不應該讓自己無條件去接受。吳淡如強調,自己之所以寫作,僅僅因為熱愛寫作而已。

難不難,由自己定義

作家吳淡如認為,即使面對困難,也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疫情期間,除了維持資產管理公司和電商業務之外,她還完成了全球六大馬拉松的挑戰,並成功蒐集了全部獎牌。其中,僅有柏林馬拉松是在現場參加,其餘五個賽事則是在家附近以線上方式完成,從家中的河岸一路跑到淡水,共超過四十二公里。

此外,吳淡如目前也在攻讀歷史博士學位,並準備商學院的博士入學考試。她表示,一旦自己身處一個需要「認真系統化學習」的模式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更加努力。這種「改變角色」的模式讓她得以自我勉勵和成長。對於博士學位,她並不打算從事教職,也認為大概不會有人聘用她,因為她的教授同學大多已經接近退休。不過,吳淡如認為學習的過程遠比實際收益更為重要,過程中的樂趣和思考的進化對她來說是無價的。

有些人問她這是否困難。對此,她的回應是,比起和一群太太閒談八卦,或與一些為了賺通告費而互相指責的名嘴相比,這些挑戰並不算難。關於「難」這個概念,她認為關鍵在於個人是否認為這件事困難。

曾經有人問過一位傑出的企業家:「這一生中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那位企業家沉思了一會兒回答:「你是問難過的,還是難處理的?其實想想也沒什麼真正難過的,倒是有一些實在難處理的事……。」

對吳淡如而言,難處理並不等於難以度過。當你選擇去面對、去處理,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等待大俠來拯救的弱者;你在成長,也逐漸成熟,終有一天可以在他人和世界的種種困難中迅速找到關鍵並解決。

她指出,所謂的「難」往往是自己想出來的。宇宙的形成並不困難,因為它自然地發生了。難點通常意味著痛點,而解決了痛點,一切便會變得順暢。人生中的困難無可避免,但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透過學習某些技巧,可以和困難對話、溝通,甚至成為朋友。那些現在看來很難的事,也許再過幾十天便不再顯得困難。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面對困難時稍稍被擊倒,但絕不是一開始就倒地不起。

吳淡如對人生的看法,說簡單也簡單。她認為,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是自己的時間和自身。作為時間的主人,只要心中滿足,就能來去自如,盡力做到不錯(而非追求完美)。即使沒有外在的束縛,也可以有條不紊,因為萬事萬物之間都有一種相通的底層邏輯,或者說是自己的思考方式。她強調,世界沒有邊界,除非你自己不斷創造柵欄,把自己圍困在其中。

有些人不僅創造了柵欄將自己困住,還試圖把周圍的人也困在其中。吳淡如提醒大家,無論這些人與你是什麼關係,都不要同意這樣的做法,否則你將會後悔莫及。

人生千難萬難,做自己就不難

吳淡如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以隨和的語氣,坦率地分享了她的創作初衷。她希望這本書不拘泥於傳統的結構,沒有嚴格的起承轉合,也不強調那些「你應該如何如何」的教條法則。她指出,這本書既不完全屬於商業類,也不完全是文學作品,而是她親歷人生、在各種困境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和原則,這本書就是她的化身。她認為,這些經歷或許對讀者來說也很有用,或許能夠啟發讀者換個角度過日子,甚至改變整個人生。

即使是短短三年,吳淡如也感受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三年前的那個自己。她回憶起某次在飛機上,打開螢幕中的空中音樂室,突然看見自己的身影。她提到自己的Podcast節目《人生實用商學院》,在出版這本書之前已經超過八億次的下載量;此外,她的另一個較少被關注、以講述歷史為主題的《人生不能沒故事》也已經有七千萬次的收聽紀錄。

吳淡如回顧這些成就,坦言她在創辦這些節目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單純地喜歡講述這些內容。她形容這是一個「零資本創業」,她的成本就是她自己,動力則來自她對自言自語的熱愛,這些節目也讓她能夠反覆回顧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選擇的有趣話題。她對於這個高科技時代心存感激,讓個人能輕易地開設自己的廣播節目不再是痴人說夢。在科技輔助的世界中,她相信人們可以更自主地選擇,不必依附他人,也能更自由地做自己。

她進一步提到,這種「做自己」的能力,正是源於面對並解決人生中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問題。雖然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略顯散漫,涵蓋了理性的思考與她的所見所聞,但核心依然明確:如何通過成長型思維,成為一個打破界限、活得更加充實快樂的人。

最後,吳淡如如此介紹自己:她樂於自稱「商人」,因為她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戰爭都只發生在商業領域中。同時,寫作依然是她最喜歡的事。為了撰寫這篇序,她特地來到巴黎,這個在她二十五歲時曾改變她人生觀的城市。當時,受到海明威《流動的饗宴》的啟發,她辭去工作,帶著積蓄來巴黎生活了一年,這段經歷對她而言充滿了意義。如今,她或許已經忘記了法語中麵包是陰性還是陽性,但隨著時間流逝,她逐漸明白了巴黎對她的深遠意義——當感覺生活受阻時,可能是有什麼東西擋住了前進的路,如果勇敢打破面前的柵欄,即使人生充滿挑戰,你也能順心地做自己。

Related Posts

1 of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