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國美館首位駐館藝術家勒佩提講座 以天然色彩探索環境永續


▲國美館今年與法國在台協會「福爾摩沙藝術進駐」計畫及興大合作,迎來了首位駐館藝術家奧雷利安‧勒佩提,9日舉辦「植物、郊區花卉與剩食的色彩探索」講座,向臺灣民眾分享創作理念與實踐經驗。(圖╱國美館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台中報導】

為促進國際藝術交流並推動典藏品的深入研究,國立臺灣美術館今年與法國在台協會「福爾摩沙藝術進駐」計畫(VILLA FORMOSE)、國立中興大學合作,迎來了首位駐館藝術家奧雷利安‧勒佩提(Aurélien Lepetit)。自10月20日以來,勒佩提在國美館駐館研究與創作,9日舉辦「植物、郊區花卉與剩食的色彩探索」講座,向臺灣民眾分享創作理念與實踐經驗。


▲勒佩提的創作理念秉持低碳足跡和永續發展的原則,並以大自然中的色彩為媒介,建立與自然界及自己內心世界的深層聯繫,他也分享作品並詳盡解釋如何從植物及剩食中提取顏色。(圖╱國美館提供)

在這場講座中,勒佩提向民眾分享了他在簇絨、刺繡和織布等纖維技術的創作,也詳盡解釋了如何從植物及剩食中提取顏色,並展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與工具。勒佩提強調,他的創作理念秉持低碳足跡和永續發展的原則,並以大自然中的色彩為媒介,建立與自然界及自己內心世界的深層聯繫。他的藝術創作過程不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對環境、對自然循環的尊重與回應。在講座中,他展示了自己從植物和剩食中提取的色彩樣本,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天然色彩的獨特魅力。


▲這次講座不僅讓民眾更深入了解奧勒佩提的藝術世界,也引發觀眾對環保、永續發展及天然色彩創作的關注。(圖╱國美館提供)

奧雷利安‧勒佩提出生於法國里昂,現居荷蘭與法國,是一位跨領域藝術家,專注於裝置藝術、雕塑和織品創作。他的作品運用羊毛編織在鋁孔板上創作,並以肌理損壞的布料作為簇絨紡織品的材料創作,以及安裝在鋼材上的手工吹製玻璃雕塑而聞名。勒佩提的創作探索圍繞著工藝的療癒與轉化的緩慢過程,視這些創作為對生命、能量及情感束縛的表現。他的藝術過程不僅注重視覺的呈現,還深入探討了人類身體、情感以及科技間的微妙關聯。

勒佩提的成長背景對他的創作影響深遠:父親是世界級運動員,母親是電腦工程師與軟體開發者,使得他關注身體運動痕跡、機器形象的塑造,並探討人類與科技的關係。在這次駐館期間,他將結合臺灣的半導體晶片製程技術、羊毛織品工藝以及臺灣的植物染等元素,探索當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的對話,並以此展開對自然、環境與永續的深刻思考。

這次講座不僅讓民眾更深入了解奧勒佩提的藝術世界,也引發觀眾對環保、永續發展及天然色彩創作的關注。未來兩週,奧雷利安將繼續在國美館進行駐館創作,並與觀眾分享更多關於藝術、工藝及自然循環的探索。國美館誠摯邀請有興趣的觀眾參與後續11/17的「藝術進駐成果發表暨座談會」,與藝術家一同探索創作與環境永續的無限可能。

Related Posts

1 of 1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