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即將在12月6日登場,富邦金今天舉辦論壇前記者會,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分享明年全球經濟有三大焦點趨勢,研判如果全球景氣同步復甦,成長題材將簇擁資金尋求較高報酬而流向非美貨幣,台幣明年下半年有機會反彈回升,而我央行應該會維持利率不變;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吳傳文則表示,投資人可以關注美國及印度兩大經濟體以及AI機器人、邊緣AI應用及AI製造創新等產業。
羅瑋指出,2025年全球經濟三大焦點趨勢,分別是2025年美國經濟表現連動全球經濟,可望維持緩慢成長;美國政經政策牽動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及國際貿易競合;Fed降息節奏則將主導市場資金動向。
羅瑋指出,川普將努力重振美國製造業,藉由加徵進口關稅的手段逼迫各國企業增加在美國投資設廠在地製造,將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由於川普計畫將2017年減稅法案永久化,並將企業稅調降至15%,讓市場擔憂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進而使得美債殖利率上揚。為了避免美債殖利率過高,影響美國市場利率,讓美國政府、企業和一般民眾承受過高的利息支出負擔,預期川普會透過各種方式希望Fed加速降息。
羅瑋表示,美國經濟表現將連動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美國若未過度激進調整政經政策,隨主要央行陸續調降利率環境限制性程度,各國服務業活動持續擴張,終端需求回溫讓製造業開始回補庫存,將帶動生產重新成長。在此之下,全球經濟將呈現溫和成長。
其中,美國經濟可望保持韌性實現軟著陸;而美國的對外政策亦將牽動俄烏戰爭、中東局勢等區域地緣政治及貿易關係變化,川普可能施壓俄烏及中東談判,若俄烏戰爭停火並進入協商談判,有助提振歐洲景氣復甦及風險偏好;同時,隨美國陸續與部分國家達成經貿共識,產業庫存回補將有助提振亞洲出口國家貿易活動;中國景氣下行風險則可望受惠政府各項措施支撐而獲得控制;台灣因基期偏高經濟成長將較今年減慢。(如下圖,記者李錦奇攝影)
展望2025年,羅瑋(如上圖,記者李錦奇攝影)認為,仍需注意三大潛在風險,包括美國政治及景氣的不確定性、主要央行調降政策過於緩慢與彼此間的差異,以及資金將隨風險情緒變化快速轉移加大金融市場震盪。
隨著Fed啓動降息,若美國經濟維持溫和成長,評價及獲利成長預期將支撐美股表現;經濟改善預期和央行寬鬆政策有助提振歐股、日股信心;新興市場表現則取決美國政經政策變化及市場投資氛圍。整體而言,明年資產配置仍是「股優於債」。
債券市場方面,Fed政策有助短端美債殖利率下降,惟市場風險溢酬及對財政赤字擔憂,將對長端殖利率造成不利影響。外匯市場仍由美國經貿政策及Fed政策調整節奏主導市場資金動向,BOJ貨幣政策動向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可能導致日圓套利交易回流;若全球景氣同步復甦,資金將流向較高報酬的非美貨幣。地緣政治問題則影響原物料價格波動,隨市場對國際地緣政治與美國經貿政策疑慮升高,貴金屬具有進一步上揚空間。
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吳傳文表示,投資人可以關注美國及印度兩大經濟體以及AI機器人、邊緣AI應用及AI製藥創新等產業。
吳傳文指出,2025年美國仍引領全球發展,其軍事、科技、經濟實力驚人,且美國股市趨勢持續向上,投資上不可或缺。而中美關係緊張則造福印度,現任印度總理持續推動印度製造,積極拉攏外商的政策下,科技巨頭紛紛赴印設廠,可望擠身世界工廠。
面對全球高齡化趨勢,缺工議題浮上檯面,吳傳文分析,2025年為AI人形機器人加速發展的一年。此外,因應人口老化對於醫藥的需求,AI加速新藥開發,製藥商機無限。另邊緣AI發展將更趨全面,將從AI PC、手機,擴及更多終端應用,AI題材持續延燒。
吳傳文建議,在此大環境下,投資人2025年可關注美國及印度兩大主要經濟體,產業選擇上則可關注AI及其衍伸的三大方向:AI機器人、智慧型家電、製藥創新等5大投資趨勢。(如下圖,記者李錦奇攝影)
趨勢一:世界經濟的王者-美國
2024年美國GDP佔逾全球1/4,穩居全球最大經濟體,且美國股市市值達60兆美元,幾乎達全球的一半,遠高於全球第2至第5經濟體,並有233家企業位列全球市值前500大。
綜觀歷史,1984年以來美國共舉行10次總統大選,選後1年美股平均上漲16.4%,僅2000年因網路泡沫報酬率為負值。預期2025年總體經濟、產業發展、聯準會政策等因素仍有利於美股表現。
吳傳文表示,近兩年美股表現偏向集中大型科技股,2023年七巨頭上漲106.6%、扣除七巨頭後的496家僅漲12.3%;但2024年(至10/11止) 7巨頭上漲41.8%,扣除後則是上漲16.6%,表現差異可望持續收斂。
在此大環境下,預估明、後年成長股與價值股之企業獲利增長差異也將縮小,類股表現將更趨於均衡,投資上可著重多重、全面性配置,例如大型股+小型股、成長型類股+價值型類股,債券則可考慮槓鈴式操作。
惟投資人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政府預算赤字預計將一路攀升,利息支出沉重,但依過去經驗,當赤字率大幅回落後,美股常跟隨出現顯著修正,因此適度的赤字率並非壞事、有利風險性資產。
趨勢二:印度穩居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南亞巨人經濟增長傲視全球
印度擁有超過14億人口紅利,IMF預估印度2024年GDP成長7%、2025年亦達6.5%;加上過去9年印度總理莫迪推動「印度製造」計畫,吸引1490億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資,國際科技大廠陸續進入布局,預計2025年底印度製造業佔GDP比重將達25%。
吳傳文指出,自2020年以來,印度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由8%大幅增加至20%。疫情後,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印度上市企業由30家大幅增加至100家,數量是韓國、台灣的4-5倍。加上印度企業資產負債表強勁,令股市維持長多,預估明年EPS增長15%。
吳傳文建議投資人選擇時可著重內需產業,如學名藥(印度學名藥占全球的20%,有世界藥房之稱),且印度股市與美股連動性較低,若國際股市出現動盪,往往可有對沖的效果。需注意的是印度農業人口比例高,全球極端氣候增加,將對印度就業市場產生影響,另外,MSCI印度指數12個月預估本益比高達25.7倍,股市有高估值風險,建議投資人對增加印度市場配置持謹慎態度。
趨勢三:AI賦能機器人 應用拓展無限
預估人形機器人即將邁入高度成長期,市場規模可望由2025年的5億美元,至2030年大幅成長至62.5億,2035年更進一步增長至300億 / 150萬台,成為搭上AI熱潮的高速成長產業。
吳傳文表示,根據彭博預估,以全球市場為主的Global X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指數,及台股中AI機器人概念股,明年EPS年增率分別為33.8%、19.4%,皆優於標普500指數及台灣加權指數。
2024年初以來以台股中的AI機器人概念股表現較佳,累積上漲逾70%,優於大盤表現,建議投資人可擇機提前卡位。
趨勢四:智慧家庭將隨邊緣AI發展更趨成熟
AI除了製造業上的應用外,邊緣AI也成為智慧家庭裝置的一大助力。根據Advanced Television調查,截至2023年,美國家庭擁有至少一台智慧裝置的比重雖然持續上升,但仍有55%家庭尚未擁有智慧裝置,同時有78%的潛在購屋族有意願添購智慧裝置。
2024年是AI運算從雲端逐步轉向邊緣的關鍵年度,2025年除了電腦、手機之外的終端裝置,將會有更多應用。預估至2032年智慧家庭規模將達5818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 21.8%。預計未來幾年智慧家庭將在降息、換機需求、購屋剛需的帶動下,業績持續走揚。
2022年10月起蘋果、Google等國際大廠聯合訂定Matter協議,統一智慧裝置的連接標準。未來物聯網將在強化連線品質、資料傳輸速度,同時伴隨低功耗,和資料安全性上全面發展。除了CPU、GPU等高端運算晶片,半導體在家庭裝置的MCU、MPU運算晶片,也將受惠智慧家庭發展,迎來需求成長。
吳傳文指出,目前物聯網相關類股估值位階相對便宜,而獲利成長優於大盤;而智慧裝置拉貨潮或成為MCU大廠股價另一個助力,投資人可考慮布局此兩大類股。
趨勢五:AI加速新藥開發 製藥商機無限
AI在生物製藥市場中的應用可區分為藥物發現、 精準醫學、醫學影像與診斷、研究等4大領域,預期2023~2034年AI應用於生物製藥的市場規模複合年增長率達32.25%。
隨全球人口結構老化、慢性病的普遍,刺激了對藥物的需求,2023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約1.6兆美元,預估至2033年市場規模將逾2.8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6.15%。而透過AI演算法加速找出大型數據的關聯性與模式,可望大幅縮短新藥開發時間、降低廠商研發成本。
吳傳文指出,2025年醫療保健產業盈餘展望強勁,EPS成長率可達21%,與熱門的科技產業相當,亦高於標普500的14.5%。而在AI應用加速新藥發展的助益下,預估製藥產業EPS成長率可望高達31.9%。
此外,受惠於全球控糖減重商機仍在延續,減肥藥製藥大廠業績強勁、股價表現強勢,帶動今年製藥產業指數穩健走揚。隨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對慢性病藥物需求將與日俱增,而AI應用加速新藥突破,明星藥物商機擴大指日可待,投資人可以及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