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司法心理學界的重要學者,從「司法心理學」探討探討普世的冤案成因:虛偽自白
解讀「虛偽自白」:無辜者為何會承認犯下罪行?心理學家解析錯誤自白形成的過程及其矛盾心理
濱田壽美男
★作者濱田壽美男為日本司法心理學界的重要學者,參與多起日本冤案的救援
司法心理學界重要學者濱田壽美男教授研究供述心理學近四十年之久,並實際參與冤案救援與提出心理鑑定書;
供述心理學是以科學途徑解析自白的過程,判別自白是否具有體驗者性質。
他將分辨自白的真偽比喻為區分「金」這種物質:倘若不清楚「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只要看到發出金黃色光芒的金屬,都會誤以為是真正的「金」,以致無法判斷是真凶的自白,還是無辜者的虛偽自白。
因此,我們要先掌握被偵訊者究竟歷經了何種心理轉變──這也是旁觀的第三者不容易理解的,被當作不可饒恕的犯罪者的心理狀態。
採用科學論證評價自白的「任意性」與「可信性」的程度,不以「感覺」形成心證,是避免冤案重要的一環,
尤以今日,與職業法官一同參與刑事審判的一般國民背景多樣,更成了迫切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