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專家:戰車無用影片去脈絡化 M1A2T可增加敵登陸難度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吳書緯台北15日電)台灣對美軍購首批38輛M1A2T戰車運抵台灣,但俄烏戰爭也掀起「戰車無用論」議論。專家指出,網路去脈絡化影片不可盡信,M1A2T戰車可強化陸軍戰力,增加敵軍登陸難度,在台海防衛作戰具有不可取代性。

M1系列戰車被譽為「地表最強戰車」,台灣2019年向美軍購108輛M1A2T戰車,但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網路流傳影片,揭露高價戰車遭到低價無人機擊毀的畫面,掀起戰車是否能應對現代戰場的議論。

尖端雜誌主任編輯、著名軍事書籍「裝甲先鋒」譯者李思平接受中央社訪問解釋,當攻擊者與被攻擊者的價值落差過大時,就會出現「貴而無用」論述,但必須思考的是,現行有無任何低價武器,可發揮戰車在陸地機械化快速攻擊的優勢,「如果有,就是無用,反之若沒有,戰車就是有用」。

李思平指出,就戰事宣傳來說,成功擊毀戰車的一方會釋出畫面作為成功案例,造成網路上有數支戰車被無人機擊毀的影片,但那並非戰場全貌;近期有支影片,德國援助烏軍的豹二戰車未能有效伏擊,僅造成俄軍戰車癱瘓,就在烏軍撤退後,俄軍1小時後透過無人機擊毀烏軍豹二戰車。

李思平說,以網路觀點看,一定會覺得戰車是沒有用的武器,但換角度思考,倘若戰車沒用,為何俄軍仍要以戰車、而非無人機來推進戰線。

李思平指出,面對敵軍的登陸作戰,絕非將戰車部署在海岸線或靠近登陸區進行「硬碰硬」的坦克大決戰,在第一波造成敵軍傷亡是砲兵、而非戰車,裝甲兵與戰車是待陸軍實施反擊作戰時,再一鼓作氣朝敵登陸區挺進。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指出,過去曾出現戰機「機砲無用論」,但戰車與步兵、砲兵與無人機均非相互取代,而是像樂團般相輔相成進而成為組合戰力;國軍未來要防範無人機的突襲,除了野戰防空系統,也應強化自走式機砲、雷射防空等武器,以強化超低空的「樹梢空權」。

蘇紫雲表示,根據研究,當攻方要進行登陸戰時,需要擁有比守備方多出達到5倍的兵力,且攻方也會針對守備方兵力進行評估,因此M1A2T戰車的加入,無疑是強化國軍地面部隊戰力,增加共軍登陸難度。

至於台灣道路橋梁恐難承受M1A2T重量說法,蘇紫雲解釋,M1A2一大特點在於「接地壓力(ground pressure)」比小客車還小。此外,據了解,國軍與美方人員曾實地勘查,並針對台灣橋梁和道路進行測試和評估,承受力沒問題。(編輯:林克倫、楊蘭軒)1131215

新聞合作媒體筱君台灣 PLUS 新聞網
專家:戰車無用影片去脈絡化 M1A2T可增加敵登陸難度

Related Posts

1 of 1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