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讓腸胃動起來》這本書中,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郭大維與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提到了一個實例:張奶奶,一位八十歲的婦女。她一直身體硬朗、精神好,直到某天出現食慾下降和精神不振的情況。經過核磁共振(MRI)檢查後,發現她脖子的血管有堵塞,已經輕微中風。儘管接受了藥物治療,張奶奶的狀況卻沒有顯著改善,整個人漸漸消瘦。後來媳婦諮詢中醫師,並每日幫婆婆按摩脾胃穴位,張奶奶的進食情況才逐漸好轉起來。
食慾不振、消化困擾?可能因飲食不節、情緒波動等引起
有沒有遇到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問題?在中醫理論中,這被稱為「脾胃不和」。《明醫指掌》一書指出,當脾和胃的功能失調,人們可能不僅不想吃,還會有消化問題。這種失調可以由多種原因引發,包括不規律或不潔淨的飲食、過度的思考、勞累,甚至過度的情緒波動或誤用某些藥物。中醫認為,胃主要負責接收食物,而脾則主要負責食物的運化和營養分布。在中醫的視角,脾被認為是人體「後天之本」,負責將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精氣和營養液體。因此,長期的疾病、情緒困擾或工作壓力都可能影響脾的功能,導致食慾不振。
工作壓力、年齡、心臟健康,多種原因影響食慾
#1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工作壓力大、情緒起伏大、精神疾患:食慾是由腦部來控制,因此長期生活工作壓力大或是睡不好的人,都對食慾有很大的影響。
#2老人:很多老年人都因患有慢性疾病,而需要長年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的惡化,但其實很多藥物都有對消化道方面產生影響的副作用,這都會導致老人家的食慾下降。除了藥物的影響外,有一些老年人因牙齒鬆動或者脫落,影響了他們對食物的咀嚼功能,味覺也會逐漸消失,同樣也會影響飲食和食慾。
#3冠心病:當心臟功能不全時,一方面除了會使胃腸道供血不足,而導致消化能力下降,引起食慾不佳,另一方面,胃腸道內血管的瘀血也會抑制食慾。
#4肝膽疾患者:中醫認為肝木剋脾土。當肝氣不暢或肝氣橫逆時,也會導致胃口不佳。
按摩穴道,振興食慾!魚際、中脘、足三里、脾俞
#1魚際
位置:大拇指根部的邊緣隆起處,形狀類似魚腹邊緣,左右各有一處。
功效:有助益氣、健脾、健胃。
#2中脘
位置:身體中心線上,肚臍上方約四寸處(六指橫寬)。
功效:強化內臟功能,同時有益氣健脾之效。
#3足三里
位置:在膝蓋下方凹陷處約三寸處(四指橫寬),外膝眼下,左右各一。
功效:改善胃部虛弱情況。
#4脾俞
位置: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凹陷兩旁一寸半處(二橫指寬),左右各一。
功效:改善食慾不振。
中藥藥膳:四神健脾開胃粥
材料:山藥、薏苡仁、芡實、茯苓、黨蔘、白扁豆、蓮子,適量白飯。
作法:
①洗淨藥材,薏苡仁和芡實浸泡後冰入冰箱。
②山藥削皮切塊,備用。
③所有藥材煮滾,山藥除外,轉小火煮數分鐘,熄火。
④加入山藥和白飯,再煮沸後燜十五分鐘即可。
四神湯有益氣、健脾、養胃、祛濕作用,但含澱粉,血糖不穩者宜少吃蓮子、茯苓、淮山、芡實,可用薏仁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