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為人,是自己將自己,活成那種人,
而非由天生本質所定義。人應該有崇高的理想與自主選擇權。–謝克駿
記者/游宏琦 專題採訪報導
如果早認識有唐卡這樣的藝術形式,那這幾年也不用搖擺在各種創作形式中,然而卻也因為有那些年的經驗積累,繪製唐卡時能有充分的各式靈感、養份可以取用,謝克駿娓娓道來,接著告訴記者,他在人生不同階段,經歷電影情節般的轉折,唯一相同的是,他總以藝術創作作為畢生職志。我知道,謝克駿不管以任何形式進行創作,都將自己定義為書寫崇高美好事物的藝術家。
謝克駿就這樣在尼泊爾待了下來,在彭措先生的工作室,相互學習對方的文化圖像。有趣的是,他們通常不是用言語教學而是在比手畫腳、技法演示、素材實作時,相互觀摩學習。只有觸及到象徵內涵、傳承口訣、注意事項等重要內隱知識的轉移時,他們才會請樓下一位精通漢語的藏人幫忙翻譯。
這段美好的共學互教關係,持續兩年之久,直到尼泊爾大地震,嘎然而止。2015年4月25日午間,尼泊爾發生7.8級超強地震。彼時,謝克駿剛從畫室離開,回到旅館三樓休息,突然地板上下左右搖晃得相當激烈,抓不住的床腳滑來滑去,伴隨著牆壁裡磚頭迸裂發出的軋軋聲響,比災難片更令人恐慌不知所措的情節,活生生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謝克駿對地震一點也不陌生。身為台灣人,自從921大地震後,年年雖有大大小小的地震,本不害怕。但這突如其來比921更大的地震,真叫人敬畏。當下,人生回放的心情,怕也只有死路一條。
地震稍歇後,又等了一段時間,震動趨緩,餘震卻不斷,謝克駿索性提起勇氣向下俯衝出旅店,映入眼簾的大佛塔裂跡斑斑,一旁建築東倒西歪。大小餘震不斷,不穩定的網路傳來各地樓房坍塌、壓垮人畜、走山、多座重要歷史古蹟倒塌等,煉獄般悲慘的新聞消息與照片。
大佛塔是謝克駿下榻旅店旁的一座千年古蹟,也是當地藏族大聚落,相傳由一位養雞女發願蓋成,巨大的佛塔俯瞰時呈現曼荼羅的樣式,相好莊嚴,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圍繞佛塔持經祈求,使佛塔本體發散出一種清淨且安詳的氛圍。
佛塔因地震開裂,圍繞在周邊的盡是驚恐萬分的遊客與當地人。相對其他災區,地震引起的各種慘不忍睹的狀況,佛塔圓周3公里左右的範圍,算是傷害非常輕微的地方。有人說,那是因為佛塔底下的地盤,原本就較為堅固的緣故。藏人卻堅信,這是佛塔的力量鎮住地震。
無倫如何,佛塔周遭的人們是相對幸運的。旅館服務人員勸說建築不穩固,大小餘震不斷下,當晚便安排謝克駿與他們一起睡在佛塔旁的空地。四月的尼泊爾不算冷,早晚溫差卻頗大,謝克駿說,冰冷的長夜因有當地旅館人員幫忙,也算度了個安穩的夜晚。
隔日,他被畫室的藏族同學,接到較為舒適的臨時帳篷。令人感到溫暖的是,當地藏族餐廳的老闆們,一早已在戶外搭好炊具,煮起大鍋飯,免費分發給大家食用,經濟能力較好的人,或集資、或獨資,在當地蒐集糌粑粉與乾糧,分送到災情較嚴重的地方,這些非政府組織的行善活動,自發安排,井然有序,這種無私的互助,在謝克駿心裡,餘波盪漾。
然而,另一方面,尼泊爾機場就顯得失序,搶搭飛機回國的群眾,亂成一團,航班機位更是有錢也買不到。中國甚至出動軍機接他們的國民回去。謝克駿在師姐與旅行社的奔波下,勉強買到一張商務艙位。飛機起飛,手裡還握著臨走前藏族朋友給的糌粑。
回台灣,結束一場膽戰心驚卻暖心滿滿的六天游牧生活。謝克駿相信,在尼泊爾的朋友們,一定能靠著自己的韌性,平安活下來。這樣親身接觸國土危脆、生命無常。謝克駿心裡忽然感受到一種悸動,心想似乎該著手去完成一些什麼或是回應些什麼使命。(本系列共10期 / 第5期)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地震驚魂 美好共學互教驚中止 / 卻在驚濤之中點燃內在生命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