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針對選罷法提請覆議失敗,集滿三個覆議不通過徽章,堪稱開國以來第一人。立法院長韓國瑜在五院院際會商中,當面籲請行政院切勿再對總預算案提出覆議,以免陷入無止境的政治爭端。卓榮泰不但沒有善意回應,當晚即在臉書發文表示仍將提出覆議。直至12日又拋出,立院送出總預算審查報告之前先進行朝野協商。據了解,韓國瑜認為總預算既已完成三讀,恐無法再開協商,行政院必須承諾不提覆議並提出預算追加案,或可針對追加案召開協商。欣見立法院與行政院為避免覆議空耗台灣進行折衝,覆議無助解決問題,徒增政治對立,豈能再來第四起。
行政院提出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高達3.1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經過立法院審查,遭在野聯手刪減2075億元、凍結2600餘億元。行政院與民進黨強烈不滿,甚至將其形容為「讓政府成為無油可動的車」。但從客觀數據來看,刪減2075億元僅占總預算6.7%,其中包含台電補助款1000億元,真正與部會運作相關的刪減僅1075億元,占比3.4%。這樣的數字,是否真的如賴政府所言,將讓國家「動彈不得」?
值得玩味的是,被凍結的預算並非永久刪減,只需行政機關依照立法院要求報告內容,即可解凍使用。這原本就是預算監督機制的一部分,歷年來各政府機關皆能順利配合。但民進黨政府卻選擇以情緒化言論高調喊窮,甚至情勒,強調「沒錢請手語老師」、「沒錢繳水電費」,製造社會恐慌。這種作法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讓社會對政府的誠信產生質疑。
覆議權是憲法賦予行政院的機制,原意在於避免國會濫權或作出重大錯誤決策。然而行政院已多次運用覆議權對抗立法院,這種情況若持續發生,將形同挑戰國會的預算審議權,使立法機關的監督職責形同虛設。114年政府總預算案歷經冗長的立法審查,最終在藍白多數支持下三讀通過。若行政院仍執意提出覆議,無異於否定國會多數決的正當性,將台灣的民主機制推向不穩定的境地。這也顯示,行政院不願透過正常機制與立法院溝通,而是採取政治對抗手段,這對未來政局發展恐怕不是好事。
面對行政院的強硬態度,韓國瑜表達如果行政院願意承諾不提覆議,並改以追加預算方式補足必要支出,立法院便可召開追加減預算的協商會議,尋求具體解方。這樣的建議務實可行,既可保留政府運作所需的財政空間,也能避免陷入政黨惡鬥。
從政府歷年預算運作來看,若真有急需項目,行政院完全可以透過追加預算的方式,向立法院提出合理訴求,而非直接以覆議方式推翻已通過的預算案。若行政院能誠心面對立法院的審議結果,並依據具體需求提出追加預算,相信國會各黨派都不會無理反對。
當前政治氛圍朝野對立陷入僵局,這恐怕才是導致國家施政窒礙難行的原因。行政院若執意提覆議,只會讓朝野關係更加惡化,影響的是政府運作效率。行政院應正視立法院的決議,避免以覆議方式無限拖延政治爭端,並透過追加預算尋求合理解決方案,讓政府正常運作,也讓朝野能夠回歸理性討論。台灣民主政治的運行,不該淪為政黨惡鬥的戰場,行政院更應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而非將覆議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