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春假將至!病毒性腸胃炎高峰期 警惕嬰幼兒脫水風險

thumbnailtu1
春季是病毒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發燒、頭痛及肌肉痠痛等。圖:亞大醫院 提供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春季是病毒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發燒、頭痛及肌肉痠痛等。雖然嬰幼兒罹患重症的比例不高,但對於年幼或抵抗力較弱的孩子而言,脫水風險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出現「哭卻沒有眼淚」的情況而需住院治療。隨著春假將至,感染風險上升,醫師呼籲家長應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機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數為近五年最高,而「病毒性腸胃炎」為主要病因之一。該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接觸受病毒汙染的唾液、嘔吐物、排泄物,或是食用被汙染的食物與飲料,進而感染。

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病原體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其中,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主要流行於11月至次年3月,受氣候影響可能延後,而腺病毒則全年皆可能發生。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與五歲以下兒童腹瀉的主要病因,常引起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甚至痙攣等症狀。諾羅病毒則不分年齡層,特別容易在學校、醫院、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的場所傳播。

由於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難以準確表達不適,家長須留意相關症狀。然而,病毒傳播迅速,當家長發現異常時,病情可能已經嚴重,導致兒童迅速消瘦,讓家長憂心不已。

目前病毒性腸胃炎尚無特效藥,若無併發症,通常在1至3天內可自行痊癒。治療方式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即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並使用藥物緩解症狀。若病童因持續嘔吐、腹痛無法進食,或出現脫水現象(如嘴唇皮膚乾燥、哭卻沒有眼淚、尿量減少、精神萎靡等),應立即就醫接受點滴治療。

陳德慶提醒,春假期間病毒性腸胃炎感染風險提高,民眾應加強環境消毒與個人衛生,避免生食,減少食用可能受汙染的食物。消毒時須使用高濃度漂白水,因酒精無法有效殺滅病毒。此外,若患者出現意識不清、頸部僵硬、肢體無力或抽搐等重症徵兆,應立即送醫,並在症狀解除48小時後才恢復正常活動。

目前已有自費輪狀病毒口服疫苗,防護力超過九成,但僅限六個月以下嬰兒接種。家長若尚未安排接種,可諮詢兒科醫師,以確保孩子的健康安全。

這篇文章 春假將至!病毒性腸胃炎高峰期 警惕嬰幼兒脫水風險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