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刺網籠具標示去 臺南農業局:環境保育盡心力


【今傳媒/記者陳貴堂 報導】
為維護海洋環境,南市府積極配合農業部漁業署推動刺網實名制政策,使用者負起責任,不再讓「幽靈漁具」衝擊海洋。
臺南市目前登記刺網漁具捕撈作業的漁船筏將近七百五十艘,刺網漁業作業漁法因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又高,是普遍的作業方式,為維護海洋環境,市府積極配合農業部漁業署推動刺網實名制政策,要求漁民以書寫、噴漆、鐫刻、綁繫標籤或其他不易脫(剝)落方式在浮子綱兩端的浮球或旗幟及間隔五十公尺的浮子標示漁船統一編號。

oplus_4194304

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外海除刺網漁具外,籠具亦有實名標示,進行漁具源頭管理,為落實政策,市府去年於南區、安南、將軍及北門召開4場宣導說明會,漁民踴躍參與,今年也會擇期辦理宣導,並協助漁民進行標示。
農業局李芳林局長指出,漁船進出港時,農業局同仁會不定期查核漁民是否落實漁具標示,經統計每年查核港內、進出港超過200場次,另外請漁民海上作業時若發現漁網不慎遺失,請依經緯度於海上通報或進港時通報流失位置,今年度通報方式新增可使用手機通報,請漁民朋友務必記得通報,若未依規定標示漁具或流失無通報,將核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黃偉哲市長呼籲,為維護漁業人經營刺網漁業之漁網具財產,推動刺網漁具實名制標示,使網具能夠溯源管理,讓使用者負起責任,減少網具隨意流失情形,降低海中幽靈漁網及海洋廢棄物數量,避免漁網具因遭竊或意外流失等原因損失,讓迷失的漁網找得到主人,請漁民配合推動刺網實名制政策,共同營造乾淨的海洋。

Related Posts

1 of 2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