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芷妍報導】 六腳娘媽堂創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至今已有222年歷史。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日娘媽聖誕,信眾皆舉行隆重祭祀,並以長達半個月的野台戲酬謝神恩。今年活動規模盛大,設置超過250座戲棚,吸引眾多信徒與遊客參與。為感謝娘媽堂對地方信仰的貢獻,總統賴清德、前總統蔡英文及縣長翁章梁致贈匾額,表達敬意與肯定。翁章梁縣長在致辭中表示:「六腳娘媽堂的歷史與信仰深深扎根在我們的社會中,這不僅是對傳統信仰的延續,也是對地方文化的珍貴傳承。我們感謝娘媽堂為地方所做的一切,並將繼續支持這些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信仰活動,能夠世代傳承下去。」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娘媽靈驗顯赫,深受信眾敬仰。信眾們深知娘媽喜好熱鬧,特別設立戲棚酬神,以表達對神明的感謝與敬意,這也展現了地方民間信仰的深厚基礎與強大凝聚力。翁縣長進一步期盼,娘媽能持續庇佑台灣人民,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貿易與關稅挑戰層出不窮的情況下,讓我們以穩定平和的心境,迎接未來的挑戰與機遇,繼續共同為台灣的繁榮發展努力。
六腳娘媽堂主祀娘媽,最初為「無主有應公」之一。相傳在清光緒年間,當地連年爆發牛瘟,居民多次向娘媽祈求庇佑,並獲得平安解厄,從此信仰愈發堅定,逐漸發展起來。隨著信徒的增多,廟宇規模也逐漸擴展,最終成為中型廟宇。娘媽也由無主有應公升格為當地重要的角頭神明,成為六腳鄉信仰中心的象徵,廣受居民敬仰。
娘媽堂是六腳鄉獨具特色的女性神祇信仰廟宇,廟內左右門神為宮女與孩童,這在傳統廟宇中非常罕見,突顯了地方信仰的獨特性與文化特色。隨著信仰的發展,娘媽堂成為地方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與地方文化緊密相連。此外,由於早年醫療條件相對不發達,疫病經常流行,信徒們便常常向娘媽祈求平安治病。娘媽透過靈驗的「藥籤」來指引病患,並治癒無數病人,這一特殊的信仰現象也成為娘媽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今,娘媽信仰遍及全台,每逢聖誕之際,信徒們都會返回六腳娘媽堂進香、過爐,場面熱鬧非凡,極具盛大規模。這樣的盛會不僅展現了民間信仰的活力,也彰顯了信徒之間深厚的凝聚力,並反映了傳統信仰對地方社會的重要性,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信眾參與,成為當地的一大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