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你是否在看手機或閱讀文件時,會不自覺地把螢幕拉遠再拉近?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是視覺調節能力變化的早期表現。根據衛福部及內政部統計,2024年台灣40歲以上人口已達1300萬人,許多民眾在中年後開始出現「近距離閱讀困難」,這是眼睛隨年齡變化的自然現象,俗稱「老花眼」。
老花眼是自然生理現象,定期檢查可掌握視覺狀況
老花眼並非疾病,而是因眼睛水晶體彈性下降,導致看近物時對焦困難。常見情形包括:
閱讀時須把書報拉遠才能看清楚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後感到視覺疲勞對焦慢、需要調整眼鏡頻率增加。大學眼科院長葉威毅指出:「現代人用眼時間長、資訊密度高,許多35歲至42歲的族群就已出現閱讀吃力、頻繁調焦的情況,建議及早檢查,了解自身視覺狀態。」
個人化檢查有助了解視力需求
為因應不同年齡層的視覺需求,大學眼科規劃了「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術前特別檢查」,涵蓋約25項評估指標,包括年齡、用眼習慣、角膜條件與視覺使用方式等,協助醫師進行完整評估與建議。
葉威毅說明:「這項檢查透過大數據參考資料,可協助醫療團隊更了解患者狀況,提供更適合的討論方向。」
技術選擇多元,協助提昇視覺適應力
對於同時有老花、近視或散光困擾的民眾,若經醫師評估後適合,可考慮雷射方式調整視力。葉威毅指出,目前視覺設計上常採「單眼看遠、一眼看近」的方式,再由大腦整合影像,有助支持日常視覺功能。
葉威毅提醒:與醫師討論是選擇前的關鍵
葉威毅補充,目前雷射技術已導入AI導航輔助,能協助提高手術穩定性與效率。他也提醒民眾:「是否進行手術應依個人條件與需求,由專業醫師做完整評估與說明,並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風險與預期效果,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溫馨提醒:若出現閱讀模糊、視覺疲勞等情況,建議及早就診,定期視力檢查有助掌握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