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生活工場」傳全台實體店都要關了!最快4月底熄燈

創立於1993年的生活工場,曾是台灣居家生活品牌的代表之一。在其全盛時期,全台擁有近百家門市,遍布各大商圈與百貨公司。然而,近期傳出該品牌將在4月底前關閉全台實體門市,未來可能只保留線上通路與零售批發業務。

據報導,生活工場自去年起已有多個商場據點到期撤出,部分商場甚至要求提前解約。雖然部分百貨店合約原定8月到期,但已提前在4、5月解約不續約。目前,許多實體店面已開始出清沙發、桌椅、家具等商品。

生活工場面臨的經營困境,主要源於市場競爭加劇和消費習慣改變。近年來,日本無印良品、NITORI宜得利,以及歐洲IKEA等國際品牌積極拓展在台據點,加上本土龍頭如HOLA、特力屋等大規模連鎖的持續擴張,使得生活工場的市場空間逐漸被擠壓。此外,隨著線上購物的普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面對這些挑戰,生活工場曾嘗試多種轉型策略。2023年底,該公司與翔耀實業合作,拿到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的國軍服裝供售站經營權,開設40多家實體店面,展售迷彩服、鞋、帽等軍用品。然而,這次轉型似乎未能扭轉公司的經營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工場董事長王慶輝等人於2024年2月遭到起訴,涉嫌掏空牧東公司7000萬元。這一事件無疑為公司的未來發展蒙上了陰影。

生活工場的可能轉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許多消費者表示,生活工場是他們學生時期的回憶,對於品牌可能退出實體市場感到惋惜。然而,也有消費者指出,相較於其他品牌,生活工場的產品價格偏高,且設計感不足,難以與競爭對手抗衡。

截至目前,生活工場總部尚未對外發布正式聲明,關於全面退出實體市場的消息仍未得到官方確認。無論如何,這家曾經的國民居家品牌面臨的轉型挑戰,無疑成為台灣零售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市場競爭激烈和消費模式變遷帶來的巨大衝擊。

Related Posts

1 of 2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