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推動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 心善淵啟動《心的圖書館》培力計畫

1N7A9831.MP4 000020280
明昌國際創辦人張秋龍(左)與台中市工策會總幹事黃于珊(右)董事長張庭維(右二)協會執行長畢美桂(左二)共同啟動《心的圖書館》。圖:宋佳景 攝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隨著社會需求攀升、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小型公益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人力斷層與經營難題。
為協助基層團體突破困境、邁向永續,台中市心善淵公益協會於17日正式啟動創新計畫《心的圖書館》,透過數位賦能與經驗傳承,打造共享平台,攜手在地社福團體共同建構更具韌性的公益生態系。

1N7A9819.MP4 000005240
唐寶寶大器樂團於「心的圖書館」啟動儀式中獻上溫馨演出,為活動揭開序幕。圖:宋佳景 攝

啟動儀式上,由大安國中國樂社與唐寶寶大器樂團聯手演出,展現跨世代與多元共融的精神。計畫雖名為「圖書館」,實則為象徵性平台,強調知識、經驗、資源的共享與複製,呼應當代公益轉型的迫切需求。

1N7A9794.MP4 000006240
大安國中國樂社演出。圖:宋佳景 攝

台中市工策會總幹事黃于珊表示,心善淵公益協會為由台中在地企業,明昌國際創辦人張秋龍發起成立的社會實踐平台。明昌國際為工具箱製造產業的龍頭企業,積極推動綠色製造與智慧工廠轉型,111年更設立ESG永續發展委員會,整合企業治理與社會責任目標。透過心善淵,企業將核心價值延伸至公益領域,形塑企業與在地共創的典範。

1N7A9868.MP4 000002000
「心的圖書館」首度亮相,現場匯聚企業、社福與社區代表,共同參與數位賦能與知識傳承的公益新頁。圖:宋佳景 攝

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表示,許多小型公益組織正面臨營運困境,心善淵公益協會啟動《共善未來計畫-心的圖書館》;聚焦三大核心主軸:「數位培力」、「營運諮詢」、「案例傳承」。針對中小型社福團體普遍存在的「留才難、傳承斷、資源斷」三重壓力,導入企業經營邏輯,模組化工具,協助組織轉型升級,攜手在地社福團體推動升級,打造可複製、可持續的公益新模式。

明昌國際創辦人、心善淵協會創辦人張秋龍分享,心善淵的公益行動落實在生活與社區中,「張媽媽工作坊」,集結在地媽媽製作手工點心義賣,扣除成本後捐出超過43萬元善款;舊衣募集行動,募集59箱衣物,送往花蓮與屏東山區清寒家庭;與在地里長攜手捐贈白米與紅包,持續落實社區關懷。這些行動皆展現心善淵對於地方紮根、資源再利用與公益創新的實踐力。

1N7A9802
心善淵公益協會與地方社福團體代表共同見證「心的圖書館」啟動。圖:宋佳景 攝

「愛的韌性-幸福網羅」計畫,成功協助8家在地社福單位,依據其服務主題(如性別、老化、身心障礙等)進行營運重整與能力建構,強化服務彈性與應變能力。2024年8月,心善淵亦將邀請「混障綜藝團」到甲安埔地區演出,延伸文化參與的內涵,提升社會對多元族群的理解與接納。

1N7A9860.MP4 000004280
心善淵期望《心的圖書館》不僅是一項工具計畫,更能成為串聯地方社福組織的共學平台。圖:宋佳景 攝

心善淵公益協會執行長畢美桂表示,心善淵期望《心的圖書館》不僅是一項工具計畫,更能成為串聯地方社福組織的共學平台,推動橫向交流、垂直傳承,打造具備自主發展與永續經營能力的公益網絡。協會強調:「每一分善意都值得被延續,每一份努力都能創造改變。」在這片挑戰與機會並存的公益土壤中,他們期盼能逐步擴大影響力,帶動整體公益生態的正向轉型。

這篇文章 推動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 心善淵啟動《心的圖書館》培力計畫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