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張志鴻書法展《鴻喜雲集》 葫蘆墩文化中心登場 展現書藝五十年創新歷程

1N7A9945
觀眾近距離欣賞張志鴻巨幅草書作品,感受筆墨間的氣勢與流動美感。圖:宋佳景 攝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書法藝術家張志鴻以橫跨傳統與現代的創作視野,於4月18日至5月18日在台中葫蘆墩文化中心舉辦個展《鴻喜雲集》。此次展覽共展出逾60件作品,涵蓋草書、隸書等傳統書體及融合多元材質與科技媒介的創新之作,展現其五十年書藝歷程的豐富面貌。

1N7A0067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中)代表市長盧秀燕頒獎給書法家張志鴻(左二),肯定其對推動書法藝術的貢獻。圖:宋佳景 攝

開展儀式中,台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代表市長盧秀燕頒發獎座,表揚張志鴻長年致力於書法藝術的創作與教學,對推動在地藝文發展貢獻卓著,獲得現場貴賓及書藝界熱烈肯定。

1N7A0100.MP4 000065240
《鴻喜雲集》書法展於葫蘆墩文化中心登場,開幕許多嘉賓場祝賀。圖:宋佳景 攝

曾能汀表示,張志鴻老師善於將書法與生活美學結合,創作風格多元而具實驗性,是推動台中書藝發展的重要人物。本次展覽更是繼2015年後,張志鴻再次於葫蘆墩文化中心舉辦個展,亦為2025年「台中市美術家接力展」的重要展出項目,象徵書法藝術的當代表現。

1N7A0017
展覽現場展示張志鴻以皮革、琺瑯、LED等多元媒材創作的書法作品,吸引民眾駐足欣賞。圖:宋佳景 攝

展覽名稱《鴻喜雲集》取意自《宋史·樂志九》,寓意吉祥、喜事齊聚。作品類型除大型傳統書法創作外,亦涵蓋多種材質與科技媒介的創新作品,包括「皮革書藝」、「琺瑯板書藝」及「藝術科技屏風」等。其中,「皮革書藝」利用高級皮革作為載體,透過背面敲擊技巧,呈現浮雕式的立體效果;「琺瑯板書藝」以釉藥書寫於鋼板上,耐候性佳,適合戶外展示;「藝術科技屏風」則結合LED燈光與雷雕技術,讓書法在光影交錯間煥發新意。

1N7A9989
曾能汀表示,張志鴻老師善於將書法與生活美學結合,是推動台中書藝發展的重要人物。圖:宋佳景 攝

華巍藝術總監賴慕芬指出,張志鴻精通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並自成一格。其作品兼具古典書法的端雅純淨與現代創作的活力與實驗精神,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高超技藝。

1N7A9973
「藝術科技屏風」則結合LED燈光與雷雕技術,讓書法在光影交錯間煥發新意。圖:宋佳景 攝

張志鴻1962年出生於宜蘭,自幼習書,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師承江兆申、歐豪年等書畫大家,並於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深造。他擅長揮灑巨幅草書與隸書,作品高度可達三公尺,氣勢雄渾、筆墨層次分明,體現其對筆勢動感與氣韻的深刻掌握。

1N7A9926.MP4 000001640
張志鴻精通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並自成一格。圖:宋佳景 攝

除了創作,張志鴻也長年投身書法教學,曾任教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靜宜大學、明道大學、中興大學與勤益科技大學等,並於大墩文化中心書法研習班授課超過三十年,培養無數書法愛好者,學員年齡橫跨世代,最年長者逾八旬,廣受肯定。

1N7A0080
張志鴻表示,希望透過書法與多元材質、科技媒介的結合,讓書藝突破紙本限制,走入日常生活

張志鴻表示,希望透過書法與多元材質、科技媒介的結合,讓書藝突破紙本限制,走入日常生活,推動書法的當代轉化與大眾化。此次展覽亦象徵他書藝五十年的重要里程碑,期望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展體驗。


這篇文章 張志鴻書法展《鴻喜雲集》 葫蘆墩文化中心登場 展現書藝五十年創新歷程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