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生雞肉要不要用水洗?食藥署:恐增細菌感染

近日,一則關於生雞肉處理的問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許多民眾習慣將從市場購買的生雞肉用清水沖洗後再烹煮,然而衛福部食藥署指出,這種做法可能反而增加感染風險。

食藥署解釋,生雞肉表面易附著沙門氏桿菌。在清洗過程中,水花飛濺可能導致細菌散播到周圍的食材或餐具上,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若不慎感染沙門氏桿菌,可能出現腹瀉、發熱和腹部絞痛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脫水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食藥署強烈呼籲民眾「別再用清水洗生雞肉了」。專家建議,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直接烹煮生雞肉,確保徹底煮熟即可殺死有害細菌。高溫烹煮(超過100度)能有效消滅雞肉上的病菌,無需事先清洗。

然而,部分民眾仍對不清洗生雞肉感到不安。有網友建議,如果實在放心不下,可以改用盆裝水浸泡雞肉,避免水花四濺,並多次更換清水。但專家提醒,這種方法仍存在交叉感染風險,不如直接烹煮更為安全。

除了避免清洗生雞肉外,食藥署還提醒民眾注意以下幾點:

處理生雞肉後,務必徹底清洗雙手,避免接觸其他物品。
使用過的砧板和刀具應與其他餐具分開清洗。
生熟食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烹煮時確保雞肉內部完全熟透,可使用食品溫度計確認中心溫度達到74度以上。

最後,食藥署呼籲民眾重視食品安全,改變不當的處理習慣。正確處理生雞肉不僅可以降低感染風險,還能確保食物的美味和營養。透過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觀念,我們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Related Posts

1 of 2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