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小心!不是老人也會得 半百婦驚罹「肌少症」走沒幾步就癱地

tu1 3
亞大醫院舉辦站立運動講座。圖:亞大醫院 提供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年僅58歲、剛升格為阿嬤的「阿珠姨」最近驚覺體力大不如前,不僅爬沒兩層樓就喘得氣喘吁吁,連平時抱孫子都顯得吃力。日前外出散步時甚至突然腳軟跌坐在地,讓家人擔憂陪同就醫,結果檢查竟發現罹患「肌少症」。她驚呼:「我真的老了嗎?」醫師則提醒,肌少症不是年長者的專利,現代中壯年族群也得提高警覺。

tu2 1
物理治療師帶領民眾透過簡單物品及動作,即可在家自我訓練。圖:亞大醫院 提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醫學中心副院長周立偉指出,肌少症是指肌肉量、肌力或身體功能明顯下降,導致行動困難、跌倒風險上升,甚至增加失能與死亡機率。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而年齡層亦有下修趨勢,與生活型態、營養攝取不均、缺乏運動、慢性病控制不良等有密切關聯。

阿珠姨分享,過去忙於工作,退休後本想好好享受含飴弄孫的日子,卻發現自己走樓梯腿發軟、提菜手無力,連煮飯都得中途坐下。起初以為只是體力差,沒想到經由醫院肌肉量檢測,才發現已低於標準,「難怪不到60歲卻像80歲一樣!」她自嘲道。

為了幫助更多人預防肌少症,該院與上銀科技合作推動「銀得好實肌」站立運動講座,教導民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椅子、彈力帶進行站立式肌力訓練,強調簡單動作也能有效防跌、強化身體功能。周立偉也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至少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並安排3次平衡與防跌訓練,有助延緩肌肉流失。

醫師也呼籲,預防肌少症應從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補充充足蛋白質與維生素D,配合專業物理治療師設計的訓練計畫,才能有效維持肌力。他強調,坊間流傳的補藥酒、按摩、過度靜養等方式不但無助於改善症狀,反而恐讓肌肉流失更加嚴重。

一旦出現如走路不穩、爬樓梯吃力、體重快速下降或拿東西沒力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周立偉提醒,肌少症並非自然老化過程,而是可被預防、延緩,甚至逆轉的疾病,越早發現、越早介入,才能健康老化、行動自如。

這篇文章 小心!不是老人也會得 半百婦驚罹「肌少症」走沒幾步就癱地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