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南韓海關署(KCS)21日宣布,今年第一季共查獲價值29.5億韓元(約新台幣7.2億元)的「產地標示」造假案,主要是來自中國的貨品假冒韓貨,涉嫌以「洗產地」的方式出口美國,企圖規避美國總統川普嚴厲的對中關稅政策。
KCS指出,經過3月啟動專案調查行動後發現,這些產品多數經由中國進口至南韓後變造「原產地標籤」,試圖藉由南韓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為掩護,進而輸往美國市場。調查結果顯示,這類違規行為占全年違規金額(34.8億韓元)的84%,其中97%專攻對美出口。
被查獲的案例包括:1月間,中國生產的電池正極材料,偽造標示為「韓國製造」;3月則是價值19.3億韓元的中國監視器鏡頭與組件,試圖在南韓簡單組裝後出口,以規避美方對中國通訊產品的進口限制。
南韓海關調查企劃局局長李光宇(Lee Kwang-woo)表示,類似情況曾在川普首任總統期間出現過,隨著川普第二任期擴大關稅政策,預期走私與標籤造假的情況會更加氾濫,李光宇對此強調:「我們已主動展開調查,以提前阻止這類違規行為擴大」。
與此同時,韓國代理總統韓德洙宣布,美韓將於本週四在華盛頓舉行首次「2+2」高層貿易會談,針對貿易平衡、造船業和液化天然氣(LNG)等領域展開深入磋商。至於中國試圖透過「洗產地」方式規避美國高額關稅,南韓官方已成立專責小組,針對進口組裝出口等「掛羊頭賣狗肉」模式進行監控,並強調已將違規企業移送檢方,後續將祭出更嚴厲措施以保護國內企業聲譽與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