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台灣企業蔬食可減碳25% 專家籲政府將蔬食納入碳盤查計算


▲台灣企業蔬食可減碳約25%,專家籲政府將蔬食納入碳盤查計算。(圖/蕭任峰製作)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邁入關鍵時刻,但令人震驚的是,國人日益提升的肉蛋奶消費,正悄悄吃掉整體減碳成效。2023年台灣肉類與乳製品消費所推估的碳排放量,高達4,7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₂e),超越同年度全國交通運輸部門的碳排總量(3,545萬公噸)(註1)。環境專家指出,「飲食碳排」將抵銷其他部門的努力,呼籲政府應盡速將蔬食納入碳盤查與碳費核算,打造真正全面的減碳策略。

然而,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企業須揭露碳足跡,並逐步納入碳費與碳交易機制。然而,目前政府制訂的《碳費收費辦法》中,飲食選擇尚未被列為可計算的減碳項目。


▲近期各大環保團體大聲呼籲應該蔬食救地球。(圖/蕭任峰翻攝)

高碳飲食成減碳破口 政策卻未納入盤查

根據農業部《2023年糧食供需年報》,台灣民眾十年來肉蛋奶消費持續成長。牛肉年銷售量相較2014年成長近50%、起司、鮮奶與家禽肉成長逾30%,帶動整體肉蛋奶銷售總量增加約17%,年碳排放暴增840萬噸,成為台灣碳排升高的重要來源。

環境專家指出:「這些碳排正是ISO 14064-1標準中範疇三(Scope 3)所定義的『其他間接排放』,不應繼續視而不見。」專家表示,若台灣企業與機關每日供應一餐蔬食,一年可減碳500公噸,約占中小企業總排放的四分之一,效益驚人。專家呼籲政府儘速修法,將「蔬食」納入碳盤查與碳費減免的計算範疇,打造新一波低成本高效益的氣候行動政策。

企業蔬食 每年可降低25%的總排放量

「這是一塊被忽略的減碳寶藏!」一位取得ISO 14064-1 組織級溫室氣體主任查證員指出,根據《Science》國際期刊上Poore & Nemecek(2018)的研究,一人一餐素食與肉食相比可降低2公斤碳排(註2)。以台灣一間1000人規模的公司為例,平均年排放量約 2,000 公噸 CO₂e(註3),每天供應一餐蔬食,全年即減碳500噸。換言之,企業機關僅靠飲食改變每年即可降低約25%的總排放量。專家表示「這絕對是低成本、立即可行的減碳方式!」


▲數據歸納整理,台灣企業蔬食可減碳25%。(圖/蕭任峰製作)

機關及企業蔬食應納入範疇三

目前國際碳盤查標準ISO 14064-1將企業活動分為三類排放來源,其中與餐飲有關的屬於「範疇三」(Scope 3)。專家指出,若將蔬食納入範疇三,不僅符合國際趨勢,更能為企業創造具體的碳權誘因。

與台灣相對照,歐洲多國政府已全面導入低碳飲食作為氣候政策主軸。德國政府機關活動全面改採蔬食,丹麥政府則於2023年推出「國家植物基飲食行動計畫」,內容涵蓋學校教育、廚藝訓練、食品研發與外銷推動。南韓與加拿大也分別投入龐大預算發展植物性蛋白產業鏈。

國際趨勢顯示,低碳飲食不僅是民眾選擇,更是國家層級的戰略。全球各國若要達成2050淨零目標,唯有全面納入飲食轉型,才可能真正降低農牧業及其上下游的巨大排碳。


▲台灣企業蔬食可減碳約25%,專家籲政府將蔬食納入碳盤查計算。(圖/蕭任峰製作)

「吃什麼比你開什麼車還重要」台灣缺乏蔬食政策工具

根據2023年《World of Statistic》調查,台灣蔬食人口(含彈性素食)占比達13%,為全球第三高,另有超過70%的民眾願意優先選擇植物性餐點。Google Trends也顯示,台灣地區近十年「素食」「蔬食」的搜尋熱度成倍增長,反映年輕世代對低碳飲食的高度關注。

儘管擁有良好社會基礎,台灣政策端卻未及時接軌。教育部2010年起推動的「週一無肉日」在近年逐步弱化,政府活動餐飲依然以肉食為主;碳盤查與碳費制度則完全未涉及餐飲選項。專家強調:「從碳排角度來看,吃什麼比你開什麼車還重要,但目前政策仍未支持這點,浪費大好的減碳機會。」

專家建議政策方向與結果如下:
1. 修訂法規:於《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管理辦法》中,增列蔬食減碳的核算機制與獎勵條件。
2. 建立盤查標準:訂定飲食碳排估算工具與核算指引,作為範疇三碳盤查項目之一。
3. 推動示範制度:設立「蔬食日」與「低碳飲食」制度,於政府機關、學校與企業帶頭試辦,單位活動皆提供蔬食餐,並表揚蔬食示範機關。
4. 補助蔬食供應鏈:支持廚師訓練、食品研發、農業轉作與植物蛋白出口,帶動產業轉型。
5. 教育與倡議:將永續飲食減碳觀念納入教育課綱與宣導(如氣候變遷教案),媒體廣泛宣導從全民教育,減碳從餐桌做起。
6. 結論:未來台灣優先將蔬食列入碳盤查項目,企業將不必多花成本即可大幅降低碳排計算取得商業優勢,亦可增加國家整體競爭力。

註釋:
註1:CSR@天下, 為了吃,造成的碳排有多嚴重?
註2:J. Poore and T. Nemecek,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cience 360, 987–992 (2018).

註3: 碳排放補充計算
每人每餐葷轉素的減碳量(依國際研究Poore & Nemecek (2018)):
• 一餐肉食 ≈ 2.5 kg CO₂e
• 一餐蔬食 ≈ 0.5 kg CO₂e
差異:約 2 kg CO₂e/餐

假設情境:
1000人公司,每年工作週約250天,每天提供一餐素食。
1 天蔬食日 x 1 餐 x 1000 人 x 2 kg CO₂e x 250天 = 年減碳約 500 公噸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與工研院等機構的能源密集度與碳排研究報告,以台灣 1000 人公司平均年度碳排放估算(中小型、非高耗能企業),年排放量約 2,000 公噸 CO₂e,若每年降低500公噸,則可推論:
僅靠飲食改變每年可降低25%的總排放量,即便僅一週一天蔬食也可降低5%,飲食碳排放量真的不容小覷。

 

Related Posts

1 of 2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