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檢調大規模搜索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近八個月後,檢調大動作查察國民黨地方黨部。既視感不僅如此,當年北檢辦案內容在親綠媒體的特刊上全披露。今日,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同樣成了該周刊的封面故事。黨檢媒一體的手法如出一轍,或者應該說,黨檢媒合體幾乎擊潰白營,如今只是食髓知味,再度出擊。
柯文哲案讓台灣司法陷入極大爭議,去年底民眾黨怒吼:「什麼叫做囂張、目無法治?什麼叫做黨檢媒一家親打擊政敵?」痛批鏡周刊大喇喇大發特發、所謂「柯文哲案全紀錄」的特刊,是媒體甘為當權者鷹犬的鐵證。民眾黨砲轟鏡週刊的報導不但自證己罪,同時也等同昭告天下,台灣司法的「偵查不公開」是笑話。檢視北檢起訴書與週刊相似度超過8成,是司法與媒體的最大悲哀。民眾黨譴責檢察官變身賴清德總統的打手,以摧毀台灣司法信譽換取個人仕途。沉痛表示,「今天是柯文哲,明天會是誰呢?」
八個月前,民眾黨要求台北地檢署、台灣高等檢察署、法務部,回應對於柯案偵辦過程中,明顯違反偵查不公開應有人負責。並質問北檢,為何媒體可於偵查階段,取得內部辦案人員才有的資訊,例如:證人陳述等。
八個月過去,司法機關置若罔聞,沒有給社會一個交代。大家只見檢調愈發賣力,查察民進黨內不同派系的強勁對手,對於執政黨鼓吹的大罷免也發揮關鍵助力。大罷免進入二階連署,檢調積極偵辦罷綠團體並牽連國民黨地方黨部,司法大砲打小鳥已難杜悠悠之口,後續操作,果然再度複製對付柯文哲的方式。檢媒再度合體,煽動社會情緒,操弄輿論。
政治光譜深綠的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呼籲賴政府懸崖勒馬,他曾表示,「所有的政黨上台一定是腐化的,這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則,不然為什麼要政黨輪替?所以我現在的原則一定是支持在野黨。我不挺藍、不挺綠,只挺民主。」
誠然,「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台灣自詡民主國家,但檢察官辦案數十年來依舊難脫當權者附庸之議;違反偵查不公開、押人取供、先射箭再畫靶、輿論定罪等,毫不長進卻肆無忌憚。因為與當權者同一陣線,長期被縱容、無人究責。
更令人憂憤的是,當年民進黨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時移勢轉,民進黨取得政權,政黨干預媒體的力道並無稍減。執政黨挾其豐沛資源,執照監管、廣告預算,以及諸多資源利益等,都能讓媒體乖乖站隊。過去媒體是以監督執政黨打響名號,如今媒體的大作卻多與執政黨同一陣線,瞄準在野黨。
成熟的民主社會,檢媒應該發揮制衡執政黨的作用。相對地,距離民主愈遠,檢媒往往就是執政者最好用的工具。黨檢媒一體的亂象,昭示了我們與民主的距離,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