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8竹製蒸籠南霸天,榮木桶行第三代王開弘(左)與王炳文(右)兄弟齊心箍緊百年家業。(圖/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為深入介紹臺南生活文化之美,臺南市觀旅局今(2025)年規劃「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老師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從他們眼中看見值得探訪的在地角落,藉此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也提供不同角度的創意遊程。
▲客人舊桶蓋鬆脫,王炳文愛物惜物,也會幫忙修補。(圖/鄭佩雯拍攝)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榮木桶行第一代王定在1922年時戶籍即登記為桶製造業,顯示家傳技藝至少有百年歷史。第二代王榮木尤其擅長製作竹蒸籠、檜木桶,受到許多知名小吃愛用,是臺南美食背後的秘密武器。榮木桶行現由第三代王開弘與王炳文兄弟承接,兩人分工,合作無間。除了接受新品訂做,也幫忙修補鬆脫但仍堪用的舊桶或蒸籠,比起流行的快時尚,多了一份愛物惜物的用心。
▲哥哥王開弘敲實邊框,做好蒸籠上半部,再由弟弟接手完成作品。兩人分工,合作無間。(圖/鄭佩雯拍)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竹蒸籠和檜木飯桶能夠保溫吸溼,帶有自然清香,炊煮食物特別美味。檜木浴桶、泡腳桶則可幫助放鬆及血液循環,令人身心舒暢。這類傳統器具天然環保、堅固耐用,加上現代人重視健康養生而廣受歡迎。榮木桶行沒有亮麗招牌和裝潢,全靠客人口耳相傳,自產自銷,只用蒸籠和木桶打天下,市佔率達五成以上,在傳統產業裡相當不容易。
▲榮木桶行平常使用的工具(左到右)割刀、鋸子、柴刀、竹尺、自製夾子。(圖/鄭佩雯拍攝)
王開弘說,其實榮木桶行的作品也銷到北部、甚至花東、澎湖,還有人專程帶檜木桶出國送禮或自用。由於堅持手工,產量有限,碰到大型連鎖店一次訂製數十個,只能分批交貨,客人也都支持配合,因為真材實料和好的工藝值得耐心等待。他曾受託製作直徑將近三尺的超大蒸籠,要靠經驗累積調整圓度,而且他完全不使用粘著劑,怕加熱後釋出化學物質,只能以雙手巧勁箍緊籠框再敲實密合,和低價傾銷的大陸貨相比,品質看得見,客人用久了懂得「天然的上好」,也會固定回購。所以儘管70年代塑膠製品興起後,木桶業一落千丈,但榮木桶行仍能穩定經營至今。
▲榮木桶行店內木片、竹片堆高高,滿室生香。(圖/鄭佩雯拍攝)
王炳文指出,臺南老字號眾多,榮木桶行的顧客更是代代相傳,往來數十年以上。兄弟倆如果到客人的店裡用餐,總會問候老頭家。有時客人要的東西榮木桶行沒有做,也會介紹給熟識的同業,這是臺南最濃厚的人情味。榮木桶行做為在地碩果僅存的桶行,經常有學生前來採訪,雖然工作忙碌,他們雙手不停歇,也會邊做邊答,希望幫產業留下紀錄、分享經驗。不過,他坦言,現在木材需要進口、就連臺灣盛產的竹子也乏人開採,原料愈來愈難取得,價格水漲船高,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
▲臺南公園旁的榮木桶行已有百年歷史。(圖/鄭佩雯拍攝)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也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風采。觀光旅遊局補充為鼓勵大家平日輕鬆玩臺南,臺南市政府推出「4-5月來臺南,住一晚送一晚」專案,鼓勵民眾來臺南多玩幾天體驗深度旅遊;各家旅宿優惠名額有限,手刀訂房的遊客還有機會得到觀旅局限量加碼的精典泰迪情侶款小提燈。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及「台南旅遊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