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昨天重返2萬點,但台指期夜盤卻未能延續上攻,截至發稿為止,拉回超過百點,尾盤能否翻紅,將成為今天台股能否站穩2萬點的領先指標之一。不過,展望後市,法人多數認為最悲觀情況已過,但因變數仍多,因此仍處於震盪打底階段,中長線仍正向看待。
回顧川普關稅風暴,吹得台股今年4月狂起狂落,一口氣寫下史上單日最大跌點(盤中2086點、收盤2065點)、最大漲點(1608點)紀錄,以及上市櫃公司單日融資暴減329.5億元等多項新高紀錄,綜觀整個4月台股,可說是上沖下洗,單日漲幅或跌幅超過3%就多達4個交易日。
統計近10年,台股單月超過3天大漲大跌(單日漲幅或跌幅超過3%),一共有四次,包括2015年8月因中國股市崩盤釀造的全球股災、2020年3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2021年5月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2024年8月因市場擔心美國經濟衰退與日圓套利交易風暴。
法人發現,若於這4次進場布局台股,一個月平均上漲4.29%、後三月漲幅近5.98%、後六月近13%,整體來看,震盪入市後續迎來的表現普遍不俗,可見股市短線劇烈波動,反而是思考中長線布局的好時機,危機也可以視為轉機。
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隨著市場已陸續反映關稅衝擊,協商談判以及廠商的應變也持續進行,加上台灣企業本次庫存問題不如2022年嚴重,廠商在生產鏈的調度與佈局也保持彈性,AI科技股持續居全球關鍵供應鏈角色,長期競爭力仍佳,非電族群在內需穩健下表現亦有多元題材可關注,因此對台股中長期表現仍正向看待,短線回檔也正是主動尋找價值被錯殺的投資標的機會。
國泰投信表示,目前應已進入築底階段,建議可納入今年主流的市值型ETF,惟投資人仍須做好資產配置,以因應關稅尚未完全底定前,未來市場仍有可能有所變化。
國泰台灣領袖50 (00922)基金經理人蘇鼎宇表示,今年以來多檔市值型ETF加入台股市場,雖都以市值為指數編製原則,但各檔規則及成分股比重仍略有差異,較早成立的因無個別成分股需低於30%的規定,容易造成一檔獨大的情形。
蘇鼎宇提醒投資人回歸ETF投資初衷,ETF發行的優勢是要協助投資人將雞蛋分開放,如果一個籃子裡有一顆是鴕鳥蛋,對一籃子投資就有影響過於巨大的風險產生,反而不利ETF風險分散的原意。
蘇鼎宇指出,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自4月以來已使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櫃訂單減少4成、全球出口至美國的訂單則減少2成,預計Q2末至Q3關稅對物價的影響逐漸顯現,同時令企業裁員壓力增加。預計多數國家在Q2採取靜待川普團隊內部意見整合的策略,Q3再達成協議,股市仍可能隨著消息面進展而震盪。
蘇鼎宇指出,值得關注的是,本週有多家美國科技巨頭將公布財報,而多國的關稅談判也逐漸進入第二輪,對金融市場都是重要定心丸,研判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仍低,台灣企業部分則有電子大廠包括台達電、光寶、聯發科等法說會,可密切關注成長動能和營運展望。
其他投信法人也指出,市場恐慌情緒大減,台股收復2萬點大關,資金回流電子科技類股,也進一步推升台股科技股票型基金近1周績效表現優於大盤,研判此波台股回檔已合理反應經濟衰退風險,加上融資大幅清理,若化危機為轉機,因川普關稅戰產生的股市修正,將是危機入市的機會,建議可透過分批或定時定額布局台股科技股票型基金。
統計台股科技股票型基金,近1周反彈3.58%,優於檔數最多的一般股票型基金的3.2%,以及台股大盤的2.5%。
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楊聖民表示,美股S&P 500及台股本波自歷史高點分別下跌21%、29%,已合理反應經濟衰退風險,有鑑於市場不確定性未除,現階段若要逢低布局建議可聚焦大型權值股,搭配高股息題材進行防禦配置,兼顧風險與報酬。
楊聖民指出,晶圓代工龍頭日前法說會化解多項市場擔憂,並重申AI長期動能未減,若川普關稅政策立場軟化,在美國經濟體質良好、AI持續發展,市場風險情緒改善後,可望走出經濟衰退擔憂並吸引資金回流,帶動台股反彈走勢。
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認為,金融市場目前由政治角力主導,經濟數據影響力反顯次要,許多投資人忽視美國經濟硬數據仍維持韌性。Factset分析師預估標普今年第一季EPS成長率仍有7.2%,但須留意公司管理階層向分析師提供的財測可能偏保守。
蘇皓毅認為,美股本益比已下修,中美雙方關稅已調升至高位,再調高已無太多實質意義,甚至在時間壓力下,川普總統對關稅政策似有些微讓步跡象,金融市場反映已不如美方調升中國進口關稅至145%時的恐慌。
人為的干預,使「技術分析支撐點」不牢靠。善變的川普哲學令「貿易談判進度」難以成為可靠進場指標。蘇皓毅表示,年初即提醒,今年的投資主軸不同於前2年的右側交易價格動能策略,投資人可多運用中租基金平台推出多樣化的左側交易「抄底投」扣款機制,分批低檔布局。
蘇皓毅對比歷史打比方,認為川普目前採取的正是現代版戰國策「遠交近攻」策略:先設立高談判起點為後續預留空間、各國逐一談判而非一次性多邊談判、用單一國家讓步範例對其他國家施壓利誘。美版的遠交近攻不以地理位置決定,而是以貿易與軍事依賴度決定,典型的欺軟怕硬手段,再逐一達成談判目標。此舉有能力反擊的主要是內需市場夠大的經濟體如:中國、歐盟與加拿大,中國以時間換取空間,並爭取「非美」國家支持。不得不讓步的則是沒有太多經濟實力大量採購美國商品,或在出口、軍事上依賴美國的國家。
蘇皓毅認為,白宮的想法可能是先完成關稅談判,爭取財源,之後才好推動企業減稅。隨著2026年11月期中選舉壓力逼近,川普勢必要在明年年中前達成關稅談判與推動企業減稅法案雙目標,今年上半年股市註定波動加劇。
蘇皓毅觀察美國非農就業、企業破產家數等較不會受到提前消費或下單扭曲的硬數據,認為經濟衰退並非目前基本情境,建議可分散投資「非美」標的,如:全球型、平衡型基金,先控制向下風險,進而分批扣款,掌握資產增長契機。
面對複雜局勢,蘇皓毅提出適合當下投資環境的2D戰術「時間+幅度」:先規劃扣款期間為 6至12個月,再設計每次向下扣款幅度及停利幅度。並強調在事件導向空頭中,多為下跌或反彈極為猛的型態,不依賴技術面出現止跌訊號再去追逐反彈,因為不易掌握,而是分批布局更為重要。
針對債市投資,蘇皓毅建議以息收為主者,在經濟未衰退的前提下,仍可繼續持有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每跌5%可適度加碼。惟須留意衰退風險若持續上升,則需考慮減低部位。
蘇皓毅認為,短期內,投資等級債券雖配息稍低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但在川普執政期間可作為降波動的主要配置。或投資人亦可考慮持有複合債基金,同時達到分散債種、信評與國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