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女子隆乳後變硬 呈「碗公胸」 莢膜切除手術助找回「柔軟」與自信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一名年輕性,在外院接受隆乳手術,術後幾個月後卻出現第三級莢膜攣縮,造成胸部緊繃不適、觸感僵硬,外觀呈現不自然的硬挺形態,尤其平躺時呈現「碗公胸」形狀。

而至奇美醫院整形外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許翰平門診,討論後決定進行莢膜切除手術,並將義乳重新置放於不同平面,以改善外觀與舒適度。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乳房外觀明顯改善,觸感柔軟且自然放鬆的乳房輪廓,重拾生活自信。

▲奇美醫院整形外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許翰平表示,有計畫進行隆乳或乳房重建的民眾,可諮詢專業整形外科醫師,以提高重建成功率及整體的滿意度。(圖/奇美醫院提供)

許翰平說明,「莢膜攣縮」是身體免疫系統針對植入體(如矽膠)形成的纖維囊過度收縮所致。根據文獻統計顯示,約有75%的義乳植入者是發生在隆乳後的兩年內經歷不同程度的莢膜攣縮。造成莢膜攣縮的原因很多,除了個人體質因素外、植入物材質、植入物位置、手術後的照顧甚至感染等都可能是成因。有研究指出,使用假體的整體莢膜攣縮率約為5%,其中隆乳病人的發生率為3.8%,而乳癌重建病人則高達10.5%。

許翰平提到,對於已發生莢膜攣縮的個案,治療需視嚴重程度而定。輕微可採保守觀察,嚴重則需手術介入。預防勝於治療,降低莢膜攣縮從「術前的計畫」與「術後的照護」,透過避免術後感染與血腫、避免術後感染與血腫、定期按摩可減少纖維組織緊縮、若體質特殊或有乳癌病史,可考慮自體組織重建,減少異物反應機會及採用新型表面處理技術的義乳(如奈米紋理化矽膠)可大幅降低發生機率。

許翰平表示,雖然莢膜攣縮是常見的併發症,若透過適當的假體材質選擇、精準手術規劃與完善術後照護,大多可有效降低與控制。即使後續出現相關問題,也能透過手術矯正處理。他建議想進行隆乳或乳房重建的民眾,可諮詢專業整形外科醫師,以提高重建成功率及整體的滿意度。

Related Posts

1 of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