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近日單日飆升4.5%,觸及29.672元,引發各界對匯率政策與台美關係的高度關注。總統賴清德雖親自出面說明,強調台美談判未涉及匯率議題、升值屬「市場預期心理」,並斥責有人散播不實訊息擾亂視聽,試圖以官方穩定論調為此波劇烈波動止血,但社會顯然並不買單。
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點出,正如台積電赴美投資一案,賴曾稱無美方壓力,後來川普卻自爆曾直接威脅課百%關稅,賴的話語可信度因此打了折扣。戰略專家林廷輝也批評,若真尊重市場機制,賴與央行總裁楊金龍根本不該出來說話,兩人選擇發聲反而證明政治確實介入市場運作。
此外,雖賴強調談判不涉及匯率,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卻在立法院質詢中坦言「未來什麼時候談到什麼事情,不敢輕易斷言」,更讓人質疑政府是否真的掌握全局。當社會對政府說法開始產生懷疑,民眾自然更難信服這波升值是單純的市場反應,而不是來自美方的壓力與談判籌碼。
台灣長期依賴美國,貿易、國防、科技均高度綁定,在美中對抗態勢升溫下,台灣儼然成為夾心餅乾,一邊是美方要求更多讓利與配合,一邊則是國內產業承受升值壓力與競爭劣勢。如今匯率波動劇烈,產業面臨出口壓力,民心惶惶,卻換來總統一句「是預期心理」,無異於對市場情緒的簡化與輕視。
此時社會更需問的是:台灣繼續單邊押寶美國,是否真能換得實質利益?還是被視為棋子後,換來更沉重的代價與壓力?賴政府若繼續無視民眾疑慮與信心崩解的事實,再多的官方聲明恐怕也無法回應市場與人民最根本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