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端午節將至!高敏敏營養師直播營養星攻略 一起避開「3高1低」的熱量陷阱

商傳媒|記者金政美/台北報導

端午佳節將近,粽子作為端午節傳統美食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象徵,也是家家戶戶團聚時席間的必備佳餚,隨著各地人文風情不同,粽子的口味也是千變萬化,除了傳統鹹粽、甜粽,現在也可以看到許多充滿創意的新興口味;經常在社群與粉絲討論飲食控制及熱量剖析的「專業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粽子熱量普遍較高,對消化不良或有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民眾來說在份量上要尤為小心,並在自己的直播節目《營養星攻略》中與 鱸魚姊姊Sunny Ko搭檔介紹常見的粽子種類與它們的熱量,並提供相應的食用建議供大家參考。

採訪高敏敏營養師談到不同種類的粽子根據烹製方式與食材的不同,其中的熱量和營養成分也是有相當大的差異,建議民眾在食用前可以留意個別粽子的資訊再決定攝取份量。例如以柔軟的口感和清香的荷葉香氣著稱的廣州荷葉粽份量較大,單顆就超過一千大卡會建議與親友一同分食。而餐桌上常見的北部粽與南部粽有著香菇、鹹蛋黃、五花肉、蝦米等豐富內餡,加上糯米過油翻炒因而有著不低的熱量,高敏敏營養師笑道:「小小一顆可是要散步近150分鐘才能完整消耗熱量,如果有在熱量控制的朋友不可不慎!」相對而言,承襲原住民傳統的小米粽食材就較為簡單,且使用容易消化的小米,整體熱量偏低對於消化不良的朋友來說是理想的選項。

簡單易懂有趣的營養懶人包。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提供

高敏敏營養師表示自己來自純樸的宜蘭小鎮,每逢端午佳節總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備料、包粽子,因此吃粽子之於自己不單只是節慶美食,也是一種與家人團聚溫馨時刻;而對於粽子的種類,高敏敏營養師笑稱自己是北部粽的信徒,口袋名單有礁溪的潘姨肉粽、羅東的肉粽李、林香游家肉粽、南門市場立家湖州粽、信維市場四喜家鄉粽、海峽會極品海陸龍粽、彭園黑松露蔬食粽以及台灣最北的十八王公俞家肉粽也都是自己愛店之一,尤其龐家肉粽龐奶奶的改良版金門粽囊括了北部粽與南部粽的優點讓人垂涎三尺。雖然偏好米粒分明口感紮實的北部粽,但身為吃貨的高敏敏營養師對南部粽也略有涉獵,像是高雄的孫家肉粽、戊記食品行、前鎮老店肉粽米台目與台南友愛市場內的郭家粽、兵仔市中的阿忠菜粽肉粽同樣讓她魂牽夢縈,尤其是台南中西區明和菜粽月桃葉包裹、撒上滿滿花生粉的料理方式更是自己的心頭好!

高敏敏營養師提醒,粽子雖然料多味美,但民眾在食用的時候仍須注意攝入的份量,粽子一般由糯米組成,過量食用容易引起打嗝、脹氣等消化不良的問題,加上粽子一般都具有高澱粉、高熱量、高油脂、低纖維「3高1低」的特性,吃多了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因此會建議大家淺嚐即可,每天最好不要超過2顆。此外,高敏敏營養師也向大家分享自己每月都會在Facebook和YouTube上直播《營養星攻略》,每期的節目都會介紹不同的美食並以專業營養師角度傳授實用的飲控心法,幫助大家在大啖美食之餘也能保有健康的體態!

Related Posts

1 of 2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