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9)日在市政總質詢中指出,《新草衙地區土地處理自治條例》落日後,尚有約300戶因疫情延誤、圖資爭議或時間錯過等因素無法完成購地,長期卡在制度門外。他要求市府應提出第二階段整合方案,協助弱勢居民取得使用權與整開資格,不能讓條例落日成為治理責任的終點。
市長陳其邁於答詢中回應,過去條例期間已有98%民眾完成購地,條例落日後亦有24戶以市價購買,因此若再開放優惠,將造成公平性疑慮。不過市府會朝「分期付款」方向,研議提供弱勢戶分期購地管道。財政局長陳勇勝補充,市府將持續辦理讓售作業,確保區域開發前能提供合法取得機會與生活品質改善。
黃彥毓表示,亞灣205兵工廠尚未進場,是最關鍵的整合窗口。他建議市府不僅提出讓售機制,也應從容積獎勵、都市更新工具與財務配套整體評估,讓未購戶不至於持續邊緣化。
除新草衙條例外,黃彥毓也指出,位於小港的大業北路一段綠帶雖已完成徵收,卻歷經30年仍未開闢,現地滿是違建與雜亂停車,安全與通行皆受影響。他批評市府去年承諾的拆遷說明會與預算編列至今皆未落實,要求市府說明114年度是否納入預算並申請中央補助。
對此,副市長林欽榮表示,目前全段工程已由新工處預估總經費約7500萬元,114年度將納入預算,近期也會啟動說明會與地方協調流程。
在城市通行環境部分,黃彥毓質疑市府對二聖路的整併進度。他指出該路段是高雄機廠園區、親子設施、捷運與輕軌的重要聯絡幹道,但人行空間被電桿、站牌與設施擋道,完全無法稱為友善。建議比照正義路模式進行地面與地下設施整併,提升行人通行安全與市容。
副市長則回應,二聖路東段已納入國土署補助項目,市府將優先針對該路段展開整併,改善電桿、電箱與站牌佔用問題。
針對市府推動的併里制度,黃彥毓直言現行僅以戶數為依據,未考慮高齡化程度、地理特性與里長治理負擔,也未經議會討論或公開審議。他主張應將併里制度提升為自治條例層級,並延後適用至下屆,開啟制度性檢討與分區類型討論機制。
市長則表示,戶數落差是推動合併的考量基礎,未來將持續強化與基層溝通、彙整地方意見回報,但對於延後適用與是否提送自治條例並未具體承諾。
最後,黃彥毓也再次關注大林蒲遷村進度。他指出目前雖已完成超過五十場意願調查,支持遷村比例已達九成四,但環評仍未公告、都市計畫未公開展覽,遷村登記與協議價購作業也無明確時程。要求市府應提出三階段對外公告時程表,讓民眾有節點可依。
市長表示,將責成都發局同步推進環評、都市計畫與登記三項作業,建立明確的推動時程與作業進度。
黃彥毓強調,這些問題不是第一次質詢,而是多次承諾後仍未解決。他表示:「市政不能再維持現狀,要主動補位。不能讓市民永遠等不到說明、看不到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