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國立中興大學「綠屋藏蕉」團隊研發香蕉假莖環保發泡建材 奪綠色化學競賽大專組金獎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陳奕君(左)、大學生董浩悅(右)展示由香蕉廢棄物製成的環保發泡材料。圖:中興大學 提供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香蕉農業廢棄物也能變建材!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陳奕君指導,學生董浩悅與蔡惠心組成的「綠屋藏蕉」團隊,成功將香蕉收成後大量產生的假莖廢棄物轉化為具隔熱、防撞功能的環保發泡材料。歷時兩年研發,該成果不僅展現高效回收與綠色化學設計,並在5月9日榮獲環境部與教育部合辦的「綠色化學創意競賽」大專組金獎,為推動循環經濟與淨零排放帶來嶄新突破。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陳奕君(右)指導、學生董浩悅(中)、蔡惠心(左)組成的「綠屋藏蕉」團隊以香蕉廢棄物製成環保發泡材料。圖:中興大學 提供

團隊指出,台灣每收成一噸香蕉,便產生三噸以上的假莖廢棄物,過去常遭棄置或焚燒,既浪費資源也易滋生蟲害。中興大學生質高分子實驗室長期關注農業廢棄物再利用,此次即以香蕉假莖短纖維為起點,經液化轉化為生質多元醇,進一步製成聚氨酯(PU)發泡體,開啟農廢變綠材的新契機。

興大森林學系團隊以香蕉廢棄物製成環保發泡材料。圖:中興大學 提供

該材料名為「BPU」(Banana Polyurethane),熱傳導係數僅0.035~0.036 W/mK,較傳統PU更具隔熱效果。其質地柔軟、運輸便利,具防撞特性,適合應用於綠建築,也可延伸作為花卉包裝的無土介質。

陳奕君教授表示,團隊設計全流程皆對環境友善,包括選用低毒性、可再生化學品,並於常溫常壓下完成發泡,避免使用傳統有機發泡劑,有效降低二次污染。從催化劑選擇、產物監測到反應優化,每一步都展現對永續與安全的高度重視。

研發過程充滿挑戰。董浩悅回憶,初期液化程序反覆失敗,「燒瓶洗到崩潰」成為日常,但也因此更精進材料配比與反應控制。團隊並發現假莖內含木質素、鈣與磷等微量元素,能於高溫下提升碳殘留與阻燃效果,顯示材料具進一步開發為高性能建材的潛力。

蔡惠心強調,團隊理念核心是「資源再生、循環利用」,未來將嘗試將技術應用於其他農業廢棄物,並與產業界合作擴大材料應用場域。團隊亦計畫優化回收方式、減少化學溶劑比例,提升再利用經濟效益,並探索材料在包裝、運輸、防撞等方面的潛力。

「我們希望這樣的綠色材料,不只是學術成果,而是真正能走進市場、走進生活。」團隊成員如是說。中興大學「綠屋藏蕉」團隊的研發成果,不僅為農業廢棄物創造新價值,也為永續建材領域開啟嶄新篇章。

這篇文章 國立中興大學「綠屋藏蕉」團隊研發香蕉假莖環保發泡建材 奪綠色化學競賽大專組金獎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