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即將迎來就職一周年,這一年來,他所主導的「倚美抗中」戰略愈發鮮明,卻也顯露出進退失據的政治困境。賴清德曾高調宣稱,自己當選將降低兩岸戰爭風險,如今台海兵凶戰危、對內動盪不安,顯然與其承諾背道而馳。此番路線若持續,恐非強化台灣安全,反成其執政夢魘。
面對全球經貿變局,賴政府曾高喊「脫中入北」,以擺脫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賴,強化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連結。甚至將中國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內也展開各種大清查,兩岸民間往來明顯停滯、後退。諷刺的是,當賴清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又聲稱「脫中入北」僅為學者意見,將對岸視為敵人也是「不得不」的決策,前後矛盾的說法反映出其面臨壓力後的態度轉彎。
賴政府上台以來,對於美國白宮易主似乎沒有太多準備。蔡規賴隨,沿襲親美抗中路線,但川普不是拜登,甚至一上任就將拜登政策全部掃進歷史灰燼裡。偏偏賴政府正要積極展開抗中大業,搞得兩面不討好,恐怕不僅無法保障台灣安全與經濟,也恐讓賴政府失去政策一致性與國際信賴。
在「倚美抗中」戰略下,賴政府對中國大陸的態度顯得咄咄逼人,不僅在言辭上頻頻挑釁,實質作為上也緊縮兩岸交流、壓縮和平談判的可能性。賴政府上任一年來,解放軍對台軍演頻率與強度明顯升高,情勢急速升溫。若兩岸衝突最終導致兵戎相見,美國是否出手援助,迄今無法獲得承諾。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美中貿易戰突然轉向,美中高層會面後發布聯合聲明,互降對方關稅至原來的水準,也就是美國對等關稅大刀遇到中國就出不了鞘。川普更語出驚人地說,「他們同意全面開放中國,我認為這對中國是很好的,對我們也是極好,這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中方一答應見面,美國即予禮遇,連中國熱門的關鍵字「統一與和平」都莫名出現在川普的談話裡。雖然行政院強調與台灣無關,但見到朋友跟敵人如此友好,賴政府能不心驚?
賴政府在過去一年裡對內倚仗意識形態鬥爭、對外一味向美靠攏,卻無法換來穩定與安全。逢中必反、逢美必軟的策略,反映出戰略錯亂與國際現實的脫節。若賴總統無法從戰略高度重新調整兩岸與對外關係,「倚美抗中」恐將淪為他執政路上的最大包袱與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