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會考自然科題目大洗牌!高雄考生直呼:這題答案怎麼每人都不一樣?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114年國中教育會考第二天登場,自然科測驗題型設計兼具實驗素養與生活應用,引發高雄考區學生熱議。鳳西國中與五福國中多位考生接受訪問時坦言,今年自然科題目整體難度適中,但題幹敘述普遍偏長,需耐心閱讀與深入理解,部分題型更設計巧妙,容易讓人誤判陷阱。

鳳西國中學生313賴靖偉、316蔡廣祝與蘇羿蓁指出,整體題目屬於中間偏易,但出題方式考驗學生理解能力與生活應用經驗。其中一題關於古董顯微鏡與現代顯微鏡的構造比較,請學生判斷哪一個構造的功能差異最大?「還好以前有上過顯微鏡的實際操作,這樣會比較好寫。」但三人會後熱烈討論,卻發現三個人答案各不相同,直呼「真的太有趣也太難抉擇了」,顯示這類題目除需回憶課堂內容,更仰賴實際操作經驗。

另一題比較有印象的是與鋅銅電池有關,設計探討鋅片與銅片面積對電壓、電流與電功率的影響。學生們坦言:「這題字數超多,看得好辛苦,必須一個選項一個選項仔細對,才抓得到正確答案。」

此外還有一題比較生活化,是與碳捕存技術有關,描述將二氧化碳溶於水後注入1000公尺深的岩層,鈣離子和鎂離子反應,二氧化碳就會被固化到岩層裡面,請問這是什麼原理?學生需要理解這背後的化學原理,結合生活與時事,才有辦法答出正解。

五福國中學生朱冠達、林祐霆、蔡坤廷、李竑毅與何沛融則一致表示,今年自然科考題相較模擬考「偏難」,許多題目無法一眼看出答案,但若平時對課本內容熟悉、理解到位,仍有機會作答成功。他們也強調,題目並未脫離課綱,未見課外知識,顯示會考仍本於課本出題。

學生們表示,印象最深的一題是以「綠蒜頭」為素材設計的實驗題,在不同溫度與酸鹼條件下,觀察其變色情況。這題旨在測試學生的實驗設計與變因控制能力。雖然題目敘述偏長,但只要細讀圖表與pH數據,仍可答對。學生笑說:「這題不難,但要有耐心地從題目提供的圖表及酸鹼值條件,也可解出正確答案。」

另一題設計被考生認為是「陷阱題」,請學生判斷「以葉片繁殖幼苗」與「以種子發芽幼苗」分別屬於細胞分裂還是減數分裂。學生指出,雖然兩者都屬於「細胞分裂」,但許多同學看到「繁殖」與「種子」等關鍵字就直覺選了減數分裂,結果答錯,提醒未來應特別注意語意誤導。所以學生覺得,這是一道陷阱題。

此外,有一題是精熟課本題,是有關「舊式複式顯微鏡」與「新式複式顯微鏡」差異的題目,也獲得高度評價。學生們說:「顯微鏡我們操作過,如果沒親手用過,可能會答錯。」他們認為,平常就要正確理解課本內容,並且熟讀,並對新式顯微鏡的功能及操作方式非常熟悉,就可以答題成功。所以,平常動手操作顯微鏡及做實驗,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自然科也融入時事題,緊扣環保議題,設計關於「零碳排放飛機燃料效能」的題組題,以使用不同燃料的零碳排飛機,進行不同燃料的效能比較,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燃料的環保效果與應用可能性。學生說:「這題根本素養題,考的不只是知識,更是對生活與地球未來的關懷。」

對於自然科考題的反映,鼓山高中學生認為試題在強調實驗與應用,「實驗經驗成答題關鍵,需要正向應對。」學生吳智烜表示:「比模擬考簡單,實驗題多,但平時有做實驗就能掌握。」黃佳蓉認為題幹雖長,但觀念熟悉就能作答。即使如蔡銘鈞感受部分選項設計複雜,仍能順利完成作答。整體而言,自然科考題聚焦基礎素養與實驗精神,學生具備良好應對能力。

從顯微鏡構造比較、鋅銅電池分析,到碳捕存與飛機燃料效能,114年會考自然科題目涵蓋學科知識與生活時事,兼顧邏輯推理與科學素養,讓考生在挑戰中學會判斷與理解,也凸顯平時實作與閱讀理解的重要性。

【漾新聞】#國中會考 #自然科 #顯微鏡 #碳捕存 #科學素養 #高雄考生 #鳳西國中 #五福國中 #漾新聞 #高雄 #鼓山高中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 Posts

1 of 2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