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3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告兩大國家級機構首度攜手,共同開創科研與科普並進的新篇章。雙方將推動聯合課程、共創展覽、青年人才培育基地等多元合作,致力建構具國際視野的科教整合平台,將科學知識推向全民共享,提升台灣整體科學素養。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表示,雙方在標本典藏、借閱與海洋生態研究上早已建立密切合作基礎,並成功揭示造成海膽荒礁的關鍵物種「梅氏長海膽」實為三個不同物種,此項研究促使屏東縣政府重新檢視小琉球長海膽管理政策,深化保育實務(詳見:https://e-info.org.tw/node/241091)。
他認為,科博館自「國家十二項建設」以來即是文化建設的代表,其每年參觀人數高居全台博物館第二,展現推廣自然史與科普教育的卓越成效,與中山大學在理工、海洋與人文領域的研究動能形成絕佳互補。
李志鵬指出,此次合作不僅深化雙方既有的學術連結,更將透過跨領域研究與人才共育機制,整合教學與實作,促進理論與應用並進,開啟科研教育與社會應用的新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黃文山強調,此次與中山大學的合作是館校攜手的創新示範,象徵著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資產的具體實踐。雙方將資源共享、專業互補,強化研究基礎與教育延伸,讓知識不再停留於象牙塔,而是真正走入大眾生活。
雙方期待透過此次合作,開發出更多跨界整合的創新成果,無論是在科學教育、展覽設計、標本應用或海洋生態保育領域,皆能建構永續推動的合作典範,持續擴展科研影響力與科普觸及面,共同為台灣科研與教育注入嶄新動能。
#中山大學 #科博館 #科研與科普 #海洋生態 #館校合作 #小琉球海膽 #科學教育 #跨域研究 #漾新聞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