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最大聲/高雄報導
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第九屆《新潮獎》動態展演競賽暨流設週靜態展示活動時尚登場。本屆活動以「共存」為主題,透過動態走秀與靜態展出雙軌並行的方式,展現學生在時尚設計與創意實踐上的獨特觀點與豐沛能量,誠摯邀請設計產業界人士、教育現場師生及廣大社會大眾蒞臨觀摩,一同見證青年設計力的創新語彙與未來潛力。
本屆《新潮獎》共分為「前瞻時尚組」與「前衛實驗組」兩大類別,共計十組精彩作品於展演當日華麗登場。前瞻時尚組共有六組作品,分別為《安卡凱姆特》、《地線 Geoline》、《織夢》、《殘存共生》、《末日診間》與《森羅啟示》;前衛實驗組則有四組作品,包含《棘·OCEAAAN》、《裂變 U-235》、《从甡》與《鎮·祀》。各組作品從妝髮設計、服裝結構、配件搭配到舞台呈現,全由學生親自操刀,從無到有打造出具完整視覺語言的時尚作品,展現令人驚艷的創造力與執行力。包括副校長兼設計學院院長蘇中和、流設系主任陳鴻仁、朱維政老師、吳婉渟老師、鄭秋月老師、蔡宜臻老師、陳佳杏老師、王鎮秋老師、胡琪崚老師、蕭儀老師以及胡佩君老師等師長踴躍出席,共同見證學生的創作成果。
副校長蘇中和致詞中說,《新潮獎》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個激發學生跨域整合與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參賽學生多為大二以下年級,在課程資源與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需獨立或組隊完成從主題設定、創意發想、材料蒐集、造型設計到實體製作等一連串的創作流程。這是一項對創意力、執行力與合作默契的全方位挑戰,也是培養青年設計師實戰經驗的過程。
流設系主任陳鴻仁表示,《新潮獎》為流行設計系每年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活動之一,除了鼓勵學生整合課堂所學、提升實務操作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也期望藉此平台對外展現流設系在時尚教育實踐上的教學成果與學生潛能,進一步與產業接軌,發掘更多未來設計界的明日之星。
執行活動的系學會指出,本屆競賽以「共存」為設計主題,象徵在差異與對立之中追尋融合與平衡,試圖在當代社會與價值思辨中,透過設計語言提出深層的回應與詮釋。總指導老師朱維政說,除了探討抽象的「共存」概念之外,今年更特別鼓勵參賽者結合「永續時尚設計」的理念,實踐對環境友善的設計策略。包含舊衣拆解再造、廢料重組再利用、單一素材選擇、可拆解與多功能設計等方向,讓學生不僅從美感角度出發,更從材料運用與設計責任的角度思考時尚的社會角色與未來性,強調設計不應只是視覺上的表達,更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在評審機制方面,主辦單位邀請時尚與造型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決審,包含薇微髮型董事長蔡宜珍老師與服裝設計品牌 WEITZU-YUAN STUDIO 設計師魏子淵以及整體造型設計師彭瀠瑢。三位專業評審將從時尚設計、造型整合、主題詮釋與技巧運用等層面進行綜合評分,期盼從競賽中激盪出更多創意火花,也提供學生面對專業回饋的機會與舞台。
經過激烈評選,最終成績揭曉由前瞻時尚組由第一名設計師陳品碩的作品《安卡凱姆特》獲得新台幣五千元與獎狀,其設計理念訴求為「⽂明結束不代表消失,遺跡傳達「我們還存在這⽚⼟地」。第二名則由設計師徐敏瑄、鄭采倫作品《地線 Geoline》獲得三千元與獎狀,其設計理念「 當⼼理與環境的界線被拆除,⼈類與⾃然的關係將不再明確區分,⽽是進⼊互相影響流動變化的狀態。透過衝突與和諧並存的表現,展現⽂明與⽣態的交融,並傳達邊界消融後的新平衡」。前衛實驗組第一名由設計師黃義靜、林禹彤作品《鎮·祀》獲得新台幣五千元與獎狀,其設計理念為在「鎮」與「祀」之間,尋找⼀種永續的共存,讓信仰不只停留在儀式,更成為⽇常的 ⼀部分,讓歷史與未來在當代設計中交匯。佳作則為設計師陳品碩、張家甄以作品《棘·OCEAAAN》獲得,主要創作設計理念為「卸下強悍的防衛裝備,流出⼀陣陣無私的善意,原 本充滿危險的距離傾刻間不再有距離」。所有獲獎設計師在成績揭曉獲知得獎消息,莫不驚喜萬分甚至喜極而泣,紛紛表示會更加努力爭取更好的表現。

▲前瞻時尚組第一名獲獎團隊與副校長蘇中和(右二)合影。圖/樹科大提供

▲前瞻時尚組第二名獲獎團隊與頒獎人薇微髮型董事長蔡宜珍(右一)合影。圖/樹科大提供

▲前衛實驗組第一名獲獎團隊與流設系主任陳鴻仁(右一)合影。圖/樹科大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