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電子報/編輯中心
近期,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將該公司海外總部設於臺灣,引發各界熱議。一些觀點認為此舉意在強化臺灣在AI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甚至被解讀為“以AI綁架全球”,即若臺海爆發衝突,全球高階AI晶片供應將受影響。但此類說法恐過度誇大,不僅未必符合實際產業邏輯,也低估了企業決策的綜合判斷力。
首先,從技術角度而言,輝達固然是全球AI晶片龍頭,但其所提供的高階IC(7至5奈米)中國企業如華為亦逐漸具備自主開發能力,價格上甚至更具競爭力,據傳更已邁向3奈米製程。因此,若以軍事威脅來推估輝達決策,恐失焦點。若臺灣真面臨衝突,即使供應鏈受損,美方亦難以因輝達總部設於臺灣就調整既定戰略。更何況,美國目前軍備面臨現代化挑戰,能做的也許僅是外交喊話,實質干預有限。

其次,黃仁勳的決策更可能基於以下綜合考量:
一、語言文化與技術潛力:隨著中國AI模型如DeepSeek的出現,以中文為基礎的運算系統展現出節能且高效的潛力。臺灣作為中文語境社會,對這類技術語言掌握純熟,相比歐美地區更具實作優勢。對黃仁勳而言,若無法選擇中國市場,臺灣自然成為首選落點。
二、人文與情感連結:黃仁勳自小於臺南成長,對在地文化、飲食習慣深具情感認同,在臺北設點有其個人親近性考量。
三、地緣政治風險評估:若他真判斷臺灣面臨高度戰爭風險,作為國際企業領袖,勢必不會貿然設立海外總部。其實,他的行動更反映對臺灣長期穩定的信心。
四、間接傳遞戰略訊號:美國曾有政客主張,若戰爭爆發,將摧毀台積電設施以避免落入對手之手。然而輝達作為美國重要科技資產,在臺灣設立據點,也可視為黃仁勳對美方喊話:勿輕忽輝達在臺利益,更不宜輕啟戰端。
五、區位安全與成本效益:儘管中國導彈精準度提升,但只要辦公據點不鄰軍事設施,企業仍可確保運作安全。此外,臺灣工程師敬業程度高,加班與配合度佳,對企業營運為一大利多。
六、政企互信關係:黃仁勳與臺北市長蔣萬安互動良好,地方政府支持度高,有助於海外總部設立的行政進度與實質推動。
七、技術情報與區域聯繫優勢:臺灣與中國語言通用,地緣接近,有利輝達取得區域研發動向與技術脈動,維持競爭優勢。
整體而言,黃仁勳的選址決策應建立在對臺灣相對穩定的判斷基礎上,並包含企業營運、語言文化、人才結構與地緣因素等綜合考量。若硬要談「綁架」的邏輯,或許不是「臺灣綁架世界」,而是黃仁勳意圖以事業布局提醒美國:在考量區域政策與地緣風險時,須顧及自身在臺的重要科技資產。(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民生電子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輝達海外總部落腳臺北 背後反映哪些戰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