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7日專電)隨著生成式AI發展等技術興起,身為亞洲金融、科技樞紐的新加坡推出信任沙盒、強化隱私技術等措施,目的是在提供企業最大創新空間的同時,設立適當防護機制,讓民眾能安心使用各項技術。
新加坡數位發展及新聞部長楊莉明今天上午出席「個人資料保護」(Personal Data Protection)論壇活動,這項活動在金沙會議展覽中心登場,匯集企業界人士與專家參與,聚焦生成式AI發展、隱私強化技術(PETs)興起等議題。中央社、商業時報(The Business Times)等國際媒體受邀與會。
為促進更安全的科技應用生態系,新加坡推出新措施,包括「全球人工智慧信任沙盒(Global AI Assurance Sandbox)」、「隱私強化技術導入指南」,以及新加坡資料保護標準。「沙盒」指的是一種受監管測試環境,讓企業或開發者能夠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試驗新技術或應用,保障用戶與系統安全。
主辦方指出,這些舉措延續既有努力,目的是在提供企業最大創新空間的同時,設立適當的防護機制。楊莉明致詞時表示,近年來產業專屬的AI應用蓬勃發展,這些應用多半建構於客製化或專屬資料集之上,一例是樟宜機場的聊天機器人AskMax,即時回應旅客問題,其運行於一個大型語言模型上,能調用樟宜機場相關資料庫。
談及AI在各領域應用階段的挑戰,楊莉明說,在模型訓練階段首要問題是使用網路資料進行訓練,這些資料品質不一,來源包括討論區上的用戶生成內容,若基礎輸入資料含有偏頗資訊,會導致模型輸出結果出現問題。
她指出,一般而言公司會採取多種廣為人知的防護措施來確保可靠性,包括撰寫詳細的系統提示語,以引導模型行為、使用檢索增強生成技術(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來提升準確度,或利用過濾器篩除敏感資訊;然而,最重要的問責制,AI週期複雜,包含模型建構者、部署者、使用者等多方都須扮演角色以降低風險。
新加坡資訊通訊媒體發展局(IMDA)與個資保護委員會(PDPC)推動PET Sandbox計畫,她說鼓勵企業在不同產業與案例探索與實驗PETs受到關注,合作經驗讓各界更了解這些技術及其保護個資、符合法律義務的能力。
「新加坡對新興技術的策略是提供工具、資源及安全的環境,讓企業得以實驗、分享經驗,讓產業及消費者受益」。楊莉明指出,在每個沙盒計畫中的目標,是凝聚力量並取得共識,界定何謂優良標準,無論是在資料保護或AI治理方面,就像傳統的產品安全或藥品領域一樣,需要專家達成共識制定應遵循的標準,並由測試者確保標準被落實。(編輯:張芷瑄)1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