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型肝炎防治系列講座」EDM。 (圖/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張建奎/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響應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並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行動目標,攜手中醫師團隊,於7月間在轄內三區社區活動中心舉辦4場「B、C型肝炎防治系列講座」,將健康促進資源深入里鄰社區。衛生局表示,講座內容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B、C型肝炎的預防與保健,並結合中醫觀點,分享常見中藥材及日常食補的養肝之道,幫助市民將護肝行動落實於生活日常,養成自然且輕鬆的健康習慣。每場講座開放50名民眾現場報名,全程參與者還可獲得精美神秘好禮一份。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一起「聽健康、學保健」,在充滿知識與溫度的氛圍中,為自己的健康開啟全新篇章。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B、C型肝炎長期影響國人健康,透過中醫師團隊深入社區舉辦防治講座,不僅能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識,也讓保肝知識更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為落實市長高虹安「健康安心」的施政理念,此次特別將健康促進活動帶入竹市每一個社區角落,特別感謝各里長的積極配合與熱情推廣,使講座能順利舉辦。也呼籲市民把握機會踴躍參與,共同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衛生局表示,為提升市民對肝炎防治與肝臟保健的認識,特別規劃「B、C型肝炎防治系列講座」,將於7月10日、21日及24日,分別在中埔市民活動中心、湳中里荷蘭村集會所B區及頂竹市民活動中心陸續登場。活動邀請專業中醫師分享肝炎相關知識,介紹常見護肝中藥材及日常食療調養方式,協助民眾從生活中落實養肝觀念
,強化整體健康力。(原訂7月7日的首場講座因受颱風丹娜絲影響取消,民眾可把握機會參加後續場次,一同守護健康。)
肝臟是人體中默默付出的英雄,負責代謝、解毒與營養調節等重要功能,卻因神經分布稀少,常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往往在無聲無息中遭受損害。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已連續4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肝癌穩居第二位。而在肝癌致死者中,高達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顯示B、C型肝炎正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元兇。
衛生局指出,約有四成的B型肝炎帶原者會持續發炎,而超過一半的C型肝炎感染者會轉為慢性肝炎,其中有15%至20%更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若未及時治療,將大幅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所幸,目前C型肝炎已有健保給付的全口服新藥可治療,不僅療程短、副作用低,治癒率更高達99%。市府呼籲市民朋友落實「主動篩檢、積極就醫、及早治療」三大行動,把握黃金療效期,遠離肝病威脅,守護自身健康。
衛生局補充,未來市府將持續結合在地資源,積極推動各項健康篩檢服務,攜手打造「健康新竹、全齡樂活」的宜居城市。此次「B、C型肝炎防治系列講座」亦同步提供多項免費篩檢服務,包括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針對45至74歲民眾,或40至44歲有家族史者,每兩年可進行一次;部分場次也設有乳癌篩檢服務,提供40至74歲女性每兩年一次的檢查,以及子宮頸癌篩檢,針對25至29歲女性每三年一次、30歲以上則為每年一次的定期檢查。鼓勵符合資格的市民朋友踴躍參與,並請攜帶健保卡前來,透過一站式健康服務掌握完整預防資源,從日常中守護健康,為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堅實的健康基礎。
衛生局提醒,凡年滿45至79歲的民眾或40至79歲的原住民,終身可享有一次免費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相關合約醫療院所名單及篩檢資訊,可至新竹市衛生局官網 ( https://reurl.cc/XAn3Xj )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