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丹娜絲颱風後 請民眾落實防疫措施 避免傳染病威脅

落實防疫措施 避免傳染病威脅

【地方中心 報導】
丹娜絲颱風雖已遠離台灣,但仍可能有劇烈豪雨發生,導致部分地區積水或淹水,環境易受汙染,為防範災後傳染病發生,請民眾落實防疫措施,避免傳染病威脅。

提醒市民朋友,風災後避免赤腳踩泥或接觸污水,清理家園時應配戴口罩、防水手套及雨鞋,若皮膚有傷口,務必在接觸後馬上清潔消毒;此外,淹水地區若需泡製消毒液消毒下列物品或地方時,可佩戴口罩、手套,避免消毒液直接接觸肌膚,噴灑時請注意保護眼睛及皮膚,配置方法如下:

一、廚房用具及餐具之消毒:餐具應以煮沸處理,不能煮沸者,用含氯200ppm(每10公升水加入市售家用漂白水約40cc)之水溶液浸泡30分鐘,並用清水清洗乾淨。
二、室內之消毒:地面、牆壁、廁所、浴室、廚房及臥室打掃乾淨後,以含500ppm(每10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100cc)之水溶液充分洗刷。
三、庭院、水溝及其他潮溼處所,要在垃圾清除及打掃清潔後,再進行環境消毒,以含1,000ppm(每10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200cc)之水溶液加以噴灑消毒,噴灑時請注意保護眼睛及皮膚。

衛生局李翠鳳局長呼籲,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

Related Posts

1 of 3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