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信函一一寄發,引爆新一輪的經濟風暴。雖說是美國至上,周一美股並不埋單,道瓊收跌逾400點。日韓都遭課徵25%關稅,與4月3號解放日相比,韓國維持25%,顯示緩衝期的溝通毫無進展;日本當時24%,顯然日方對汽車與糧食的強硬態度讓川普不開心。台灣呢?第一時間承諾台積電前往大投資之後收到32%高關稅的驚嚇,會不會重演?直到關稅通知放榜前夕,政府才頻頻釋放正在努力的訊息,不忘強調保護國內優先。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甚至說,第一波都是談得不順遂的高關稅國家,言下之意是台灣關稅應該會比日韓更低?網友反應,台灣早早自動輸誠,台幣也升值了,如果沒有好的結果,豈不是太心酸了!
川普關稅談判大限屆臨,台灣時間8日凌晨開始陸續寄出關稅通知信。川普在社群上截圖公開信件,日本、韓國都面臨25%關稅。截圖中可以看到致函兩國的內容根本一樣,只差國名與收件人。但台灣民眾心焦的是,我們的呢?畢竟解放日的經驗太驚恐,當時行政院長卓榮泰要大家安心睡,一覺醒來居然出現32%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這次豈可不關心。
關心全球經貿以及台灣經濟發展,不少網友一夜未眠。網路熱烈討論,有人擔心「跪舔還高於25%就要笑了」、「台灣應該20%左右,畢竟匯率升值不少」、「台灣有台積電都送了,結果一樣高很難看」。也有人從川普角度揣想,
「川普邏輯就是低的先公布,越後面公布越高」、「全世界都20%起跳也沒差啦,就一起漲價20%以上、「越南全跪20%,台灣如果沒低於日韓,那真是談心酸」。另外就是從台灣官員動態思考,「有政府安心睡」、「還在集氣不要急」、「如果有好消息政府早就大吹特吹」。
媒體報導,總統賴清德昨天深夜也與在美國的談判團隊進行視訊,要求團隊「務必以國家、產業利益,以及國民健康、糧食安全為核心任務,爭取合理關稅」。總統府表示,賴清德再次感謝談判代表,並強調「深化台美關係、追求貿易平衡」是協商主軸。同時他也明確指示,必須維護台灣在科技、國安、糧食等多元領域的權益,面對美國川普政府宣布14國關稅新政策,台灣雖未入首波名單,但持續積極斡旋。
總統府此時釋出的訊息,反而更令網友不解,怎麼會七號才下令?怎麼會最後一天才討論,那前面幾十天都在幹嘛?台灣既未能達成談判任務,也不在第一波被通知的名單,面對民眾質疑,政府一番說詞,除了安撫人心,恐怕也在為可能的結果預作鋪陳。尤其726大罷免投票在即,對大罷免涉入且寄望甚深的賴政府恐怕也擔心,萬一關稅數字不好看,將徹底揭露賴政府外交與談判能力。台灣接下來要面對的民生、產業與經濟等恐怕都是難題。
但總統府釋出的官腔官調,實在難以彌補民眾對政府談判過程一無所知的焦慮
。相對於日本等國,賴政府對美國談判的底線到底是什麼?幾個月來,台灣民眾對於政府在哪些部分會讓步,哪些會堅持,大家除了猜還是猜。加上解放日32%關稅的經驗,讓大家擔心美國對台灣的態度,似乎不若政府自認為的樂觀。因此在答案揭曉前,各種猜測滿天飛。
吳思瑤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公布首波是從25%到40%,關稅偏高的國家。她認為,就美方所釋出的訊息,是相對屬於談判不順遂、進展比較受限,或是雙方選擇沒有必要再談判下去的名單。她說,台灣的談判代表持續磋商當中,會努力到最後一分鐘。
從吳思瑤的話聽來,台灣關稅可望比日韓更低?如前述,在政府極其低調的操作下,一般民眾實在無從得知政府談判過程與進度。吳思瑤應該相當接近執政高層,能有此信心是好事,但民眾就怕,會不會像台積電被迫擴大在美投資,政府在總統府開記者會宣布一樣,亦即再度落入,被賣了還要幫忙數鈔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