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2025 Pulima藝術節「第三屆兒少美感創作工坊」隆重展開

商傳媒|記者金政美/台北報導

在流動的水文中,編織屬於自己的美感經驗──從採集開始,讓創作回到與環境的對話

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主辦的年度盛事「2025 Pulima藝術節」,今(114)年首次將藝術節核心活動移師桃園青埔舉辦,並結合「第三屆兒少美感創作工坊」隆重展開。隨著原文會未來將正式進駐桃園A17領航站地區,期望透過長期累積的原住民族藝術、音樂與文化能量,為當地注入更深層的美學實踐與創造力。

今年的兒少美感創作工坊延續前兩屆廣受好評的能量,報名人數再創新高。活動首次與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攜手合作,選擇KIRI國際原住民族文創園區作為課程基地,並從桃園在地獨有的埤塘水文地景出發—以此作為「採集」的起點,邀請原住民族藝術家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共同設計課程,引導孩子們從觀察、體驗到創作,建立與土地之間有感的美感連結。

首日工作坊親子闖關課程。圖/原文會提供

活動首日,以青埔橫山書法藝術館旁5-8號埤塘為出發點,設計兼具知識性與遊戲性的闖關體驗,讓孩子與家長重新認識埤塘的功能、歷史與文化意涵——這不只是對水文地景的認識,更是一場身體與感知的「採集行動」。透過行走、傾聽與記錄,他們將自然的紋理與記憶內化為創作素材,也逐步開啟屬於自己的感知節奏。

此次課程以「藝術共創」為核心理念,由藝術家尤幹·尤勞(Yukan Yulaw)引導親子學員運用藍白帆布進行編織創作,將彼此的記憶、想像與身體感受共同織入作品中,實踐與土地、人群與情感的深層連結。創作的歷程本身即是一種「編織式的思考」,正如Pulima藝術節一貫主張的:創作不只是技法的學習,而是一種感知世界與回應內在圖騰精神的方式。

工作坊共分為兩梯次,在KIRI園區溫馨展開,現場開放親子共同創作,值得一提的是,學員共同完成的藝術編織作品,亦將於8月份Pulima藝術節展演節目《家鄉在那路彎過去一點》中展出,讓這段源於採集、走過感知、抵達創作的旅程,能在更大的舞台上與更多觀眾分享。

孩子們與藝術家共同編織創作。圖/原文會提供

當我們重新思考「創作從哪裡開始」時,Pulima給出的答案是——從土地上行走的腳步,從孩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從我們與自然、與文化建立關係的那一刻起,採集就是創作的開始。誠摯邀請您一同見證這場以兒童為主體的創作行動,感受屬於未來世代的美感與想像力。

《家鄉在那路彎過去一點》展演資訊:

【活動日期】8月15日(星期五)、8月16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19:00至20:30(演出約一個半小時)

【活動地點】桃園青埔KIRI國際原住民族文創園區(桃園市大園區大成路二段100號)

活動詳情請隨時關注「原文會」及「Pulima藝術節」社群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iPh6d9ew/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69tqEr6kA/

(首圖為泰雅族藝術家-尤幹.尤勞。圖/原文會提供)

Related Posts

1 of 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