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有中度失智症的張姓長者,因突發肺炎緊急住院,在面對陌生醫療環境時,出現明顯躁動與遊走行為,讓家屬憂心不已。所幸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朱彥霓的即時介入下,長者情緒逐漸穩定,不僅減少了鎮靜藥物的使用,更讓家屬深刻感受到貼心與支持,度過這段焦慮期。


朱彥霓指出,失智長者在住院初期,常因無法理解眼前情境而感到恐懼與不安,環境的變化容易引發焦慮與行為問題。她說,「我們先協助病房調整動線與環境標示,減少視覺混亂,並與護理團隊協調照護方式,同時安排家屬於白天時段輪流陪伴,透過熟悉的聲音與陪伴讓病人建立安全感,也有效減緩其不安情緒。」
這樣的穩定成果,來自部桃近年積極推動的「失智症住院整合照護計畫」。計畫以病人為中心,由專責的個案管理師於病人入院初期即展開訪視,詳細掌握病史、生活習慣與照護需求,並整合醫療團隊與病房資源,共同擬定個別化的照護方案。朱彥霓強調,個案管理師的角色不只是協調者,更是病人與醫療體系、家屬之間的重要橋樑。透過持續訪視與觀察,可即時調整照護策略,協助醫護團隊掌握病情動向,也讓家屬在漫長照護歷程中獲得實用建議與心理支持。
部桃失智照護中心主任王韋翔則指出,失智症的照護不能只靠單一科別,而是需要整合各專業領域共同參與。他表示,「失智症是一項全社會的照護挑戰,透過跨團隊合作與個案管理師的積極介入,即使在住院期間,病人也能感受到尊嚴與被理解的對待,讓醫療過程不再是恐懼與壓力的來源。」
部桃提到,隨著台灣高齡化速度加快,失智症照護需求日益迫切。該院未來將持續強化失智症照護網絡,擴大整合醫療與社會支持資源,推動全人整合照護模式,讓每一位失智症患者即使在住院過程中,也能得到溫暖且妥善的照顧。這不僅是醫療品質的展現,更是社會對長者尊嚴的堅持與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