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中巿霧峰林宅潛力文物調查成果發表 文資處邀民眾穿越百年文化記憶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走進國定古蹟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除了壯麗的古宅「宮保第」,其福州式戲臺「大花廳」更是精采奪目,您知道這裡還存有珍貴的歷史文物嗎?為深化民眾對在地文化資產的理解與認識,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於昨(13)日在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草厝多媒體中心舉行「臺中市國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具潛力文物調查研究計畫」成果發表,吸引文史愛好者、地方居民熱情參與。

發表會與會來賓查看文物現況

本次成果發表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以研究者視角,深入解析文物背後的歷史意涵與視覺系統,從制度性禮器到造型設計,層層拆解林家文物的文化脈絡,引導與會者重新認識這座百年宅邸所承載的多重價值。講座結束後,並由盧老師導覽園區與帶領文物近觀,讓參與者能近距離感受文化資產之美。

發表會與會來賓查看文物現況

文化局指出,本次「臺中市國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具潛力文物調查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源於近年的霧峰林家下厝文物全面性普查,經檢視登錄2240組/件文物,發現了多件深具文化資產「古物潛力」文物,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於去(113)年啟動「臺中市國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具潛力文物調查研究計畫」,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文化資產學系盧泰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其中10件極具價值的文物展開深入研究。包括:林文察的「太子少保」、「福建水陸提督軍門」等身份象徵執事牌、代表榮耀與哀思的「欽賜祭葬」執事牌,及宗教祭儀用「牲禮架」和「神明手轎」等等,以利後續文物提報指定一般古物作業。

盧泰康教授解說文物現況

盧泰康教授表示,這不僅是文物調查,更是與時間對話的過程。研究團隊透過XRF成分檢測、漆層與木質分析、文物結構測繪等專業技術,一點一滴揭示霧峰林家家族的歷史光輝與當年工藝文化的精細講究。臺中市文化資產處自民國108年委託執行霧峰林家傳世文物調查研究,持續透過系統性調查研究及成果發展,促進知識分享與群眾參與,提升文化資產的社會能見度。

盧泰康教授解說文物現況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霧峰林家為臺灣近代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家族,其家族園林與宅邸建築群已指定為國定古蹟,而宅邸所典藏之文物,見證家族發展與地方變遷,蘊含豐富的歷史、藝術與禮制文化意涵,亦具文化資產價值。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現存有3件一般古物,「宮保第門額」、「春秋又八千壽匾」及「德同再造匾」。更多霧峰林家文化資產訊息可至臺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查詢。

Related Posts

1 of 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