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狼醫查詢平台能補破網?最新聲量揭民意盼「撤照懲處」

近年醫師性侵、性騷擾案件頻傳,社會輿論對「白袍」的質疑聲浪日益高漲,「狼醫」一詞也隨著媒體揭露與受害者發聲,逐漸成為象徵醫界性平失衡的代名詞。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檢視「狼醫」相關事件在社群中的關注焦點與討論熱度,發現民意對於「狼醫查詢平台」的成效存疑,甚至更傾向撤銷醫師執照的作法,認為唯有強力懲處才能有效遏止濫權行為。

觀察上半年狼醫相關議題的聲量走勢,發現討論屢次掀起波瀾,首波高峰出現在2月14日,單日聲量達608則,起因是立委徐巧芯發文提及一起台大醫師性騷擾事件,指涉案人仍擔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引發輿論關注。第二波聲量出現在5月13日(826則),台大醫院再爆一名婦產科醫師涉嫌性侵病患,甚至事發後仍在看診,引來網友怒批「醫冠禽獸」。

聲量最高點出現在7月3日(1,232則),前台大婦產科醫師鄭文芳被控迷姦3女,卻在繳納40萬元保證金後出境未歸,遭台北地院通緝,引發網路輿論炸鍋,質疑司法效率與監督機制不夠嚴謹。緊接著在7月7日(661則),綠委質疑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進度延宕,一來一往的交鋒,再度掀起輿論戰火。

儘管衛福部預告「狼醫查詢平台」最快8月開放查詢,網友對此仍抱持不同觀點,整體討論可歸納為六大主題。其中,近四成(35.1%)「認為直接撤照更有效」,指出僅靠查詢平台無法真正遏止醫師濫權行為,唯有祭出更具懲戒力的措施,才能鞏固醫病信任。其次有22.4%「不滿衛福部找法源依據」,顯示網友對於政府「受限法規」的說法感到不耐;另有15.7%「認為平台進度消極研議」,諷刺研議等同於拖延戰術。

其餘聲音中,有9.7%「諷刺衛福部官官相護」,質疑是否對於醫界高層涉案者有所袒護;另有9.7%「擔憂改名恐成平台漏洞」,指出涉案者未來恐透過改名來規避查詢;還有7.5%「認為狼師資訊也應被公開」,以阻絕校園中的性別暴力。整體來看,網路輿論對查詢平台的實質效用抱持懷疑,主流民意傾向更具約束力的制度改革與資訊公開。

醫師性騷與性侵事件層出不窮,尤以台大醫院頻頻被點名,突顯醫界性平問題早已不是單一個案,而是源自制度性失能所引發的信任危機。當民眾對司法處理失望、對衛福部改革進度失去耐心,輿論焦點也逐漸從「狼醫個案」轉向「制度共犯」。若「狼醫查詢平台」最終僅止於形式交差,無法落實資訊透明與有效懲戒,恐難以修復白袍象徵下的信任裂痕。至於平台正式上線後,是否能真正回應輿論期待、逆轉聲量風向,仍有待持續觀察。

Related Posts

1 of 3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