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打造海底碳吸金庫!中山大學啟動稀有海草復育計畫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為守護臺灣西南沿海珍稀的「貝克氏鹽草」,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劉商隱攜手南山人壽、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臺南社區大學,共同啟動貝克氏鹽草復育行動。計畫於臺南七股遊客中心六號小島打造專屬海草苗圃,展開跨界移植、監測與公民科學參與,盼為海洋生態重建注入新契機。

劉商隱指出,貝克氏鹽草(Halophila beccarii)是臺灣本土自然分布的易危海草,不僅體型嬌小,卻具固碳、淨水、提供棲地與穩固底質等多重生態功能,卻長年欠缺系統研究。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資料,目前臺灣僅於嘉義白水湖、好美寮與七股潟湖北堤等地有零星族群,總面積不足3公頃,復育勢在必行。

研究團隊參考國際珊瑚復育模式,導入「苗圃」概念,進行小規模採樣移植。每次設置約15塊草皮,一年預計進行5次以上移植與健康監測,種植總面積將達一張KING SIZE雙人床以上,並藉由基因多樣性、生理健康與環境因素分析,建立適用臺灣條件的技術標準。

劉商隱強調,貝克氏鹽草對環境極為敏感,水深、光照、流速、鹽度與沉積物都影響其存活率。選址七股六號小島,因具沙泥底、流速緩和與光照適中,且人為干擾少,為理想復育場域。團隊並運用潛水式光合作用效率分析儀(Diving PAM II)監測草皮健康,搭配ImageJ影像分析與溫鹽度紀錄器,建立動態觀測資料庫。

來自印尼的中山大學海資系博士候選人Elok Faiqoh分享,此計畫也納入社會參與,設計志工培訓課程,邀請南山人壽企業志工與社大學員一同參與。從基礎認識、技術教學到現場實作,逐步強化大眾的海洋守護意識。

劉商隱表示,貝克氏鹽草具有出色碳封存能力,若能成功擴殖並穩定族群,不僅助攻臺灣邁向碳中和目標,也將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此計畫由長期關注永續環境議題的南山人壽贊助支持,體現企業ESG實踐,更有望成為其他海草與海岸生物保育的借鏡。未來將持續進行野外種苗移植與長期監測,為政策制定與教育推廣提供實證數據與行動藍圖。

【漾新聞】#中山大學 #南山人壽 #貝克氏鹽草 #七股潟湖 #海草復育 #氣候變遷 #碳中和 #生物多樣性 #ESG #公民科學 #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Related Posts

1 of 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