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案小組召集人林欽榮副市長15日再度前往火場,釐清火災應變及廠方處置情形 圖/高雄市政府
南部最大聲/記者 吳有炓 高雄報導
高雄小港區的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工廠,7月14日清晨突發重大火警,火勢猛烈、連續灌救近27小時,引發社會對新能源產業安全的高度關注。高雄市政府緊急成立專案小組、中央預告將修法,母公司台泥也同步展開內部全面調查。這起火警,不只是一次工廠事故,更揭露了高科技製程中看似完備的自動化系統,如何在瞬間失靈,釀成系統性災難。
火警速寫:凌晨爆炸 火勢迅速蔓延
7月14日凌晨5時04分,三元能源小港廠化成區突發火警,瞬間傳出爆炸聲響。高雄市消防局緊急出動:
-
46輛消防車、91名人力第一時間進場
-
使用智慧灌救系統壓制火勢
-
市長陳其邁連續兩日親赴現場指揮並慰問
經初步分析,起火點位於電池生產重要區域,對供應鏈可能造成重大影響。
三線啟動:市府、企業、中央全面調查
1. 高雄市府啟動專案小組
副市長林欽榮召集消防、環保、經發、建管等跨局處單位,啟動「三大調查面向」:
-
查明起火原因
-
檢視工廠日常管理與應變處置
-
盤點本市其他鋰電池工廠的防火制度與法規落實
市府強調:結果將報送中央作為未來制度修正依據。
2. 台泥內部啟動高規格調查
三元能源為台泥集團旗下新能源企業,董事長張安平第一時間從國外返台,震怒下令:
-
成立內部調查小組
-
徹查多段滅火系統為何未及時啟動
-
釐清是否為設備缺陷、管理疏失或人為誤判
張安平強調:「若設備廠商有責,公司將提起法律行動。」
3. 中央擬推動法規修訂
經濟部與環保署已表態將配合市府調查成果,針對鋰電池與高風險能源製程的法規、標準與災害應變機制進行全面檢討與強化。
自動滅火系統失靈 全案關鍵成疑點焦點
三元能源廠區部署了高密度感測網絡與四階段滅火系統:
-
溫度感測器:33萬顆
-
煙霧感測器:1.74萬顆
-
四階段滅火機制:異常定位 → CO₂隔離 → 泡沫抑燃 → 灑水降溫
然而,事故當天系統未能如設計運作:
張安平指出:「可能是感測訊號延遲、電力備援失效或自動系統設定不良。我們會一條條查明原因。」
國際供應鏈震動 三元能源全面停工、啟動備援
三元能源旗下Molicel品牌,供應全球高科技領域,如:
-
電動航空器、eVTOL飛行器
-
太空設備
-
AI伺服器與雲端儲能
此次火災影響其主力生產線,台泥已:
-
啟動南科廠產能支援
-
啟動二線備援產能維持交期
-
向國際客戶說明並提出調度方案
張安平強調:「三元能源代表台灣唯一進入國際一線的電池品牌,我們將全力穩定生產鏈。」
社區壓力浮現 張安平震怒:必須重建溝通機制
火災後,鄰近社區對廠區資訊封閉感到憂慮,部分居民反映「事發時毫無預警」。張安平得知後,當場震怒,要求:
-
成立社區溝通專責小組
-
每日更新資訊給鄰里
-
監測結果、清理進度與調查情況全面公開
他強調:「我們會以最透明態度面對社會、給在地居民交代。」
後續觀察四指標
這場火警,不僅是一起意外,更像是對台灣新能源安全制度的壓力測試。未來應密切關注:
-
火警完整原因是否公開透明
-
新能源相關法規是否修正與補強
-
企業防火系統升級與預防演練是否落實
-
社區共生、風險溝通是否制度化
結語:一次災害,換來制度轉機?
三元能源火警讓人再次思考:高科技製程不是免疫於災害的保險箱,科技再先進,仍須人為落實管理與預防。唯有企業誠實面對、市府堅持調查、中央正視制度漏洞,才能從一次災難,為台灣未來的新能源產業建立起真正的「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