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愛香花个客家人,帶著樹蘭含笑桂花同夜合,佇落腳个地方,種下族群香。」詩人醫師曾貴海在〈客人花〉一詩中,寫著客家人是個愛香花的族群,當AI遇見曾貴海醫師充滿詩意的植物世界,會激盪出什麼樣的創作火花?由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與財團法人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舉辦的高雄市客家學苑「當AI遇見客家植物與詩」青少年營隊,於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文物館進行三天課程。營隊於今天(17日)舉行結業式暨成果發表會,在老師帶領下,學員們從介面認識到操作生成式AI工具,完成15秒精靈唸詩動畫、8秒精靈展示魔法動畫以及背景音樂,剪輯成一段約30秒的創作影片,每一位學生上台都用客語、華語或荷蘭語發表自己的影片,同時分享創作的想法。
在生成式AI蓬勃發展的今日,客家人才培育需結合AI教育向下扎根,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在營隊的成果發表會上表示,此次營隊課程透過遊戲化任務與團隊合作,拓展多元視野,以孩子為創作者、AI為助手,從客家植物與詩人醫生曾貴海詩文的自然觀察出發,樂見青少年學員透過客家植物與詩,結合數位工具,激發創造力與自我表達,開啟屬於自己的文學創作的動畫旅程。
營隊老師曾澤民指出,此次營隊不以寫程式為目的,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課程,包括:曾貴海醫師植物詩句導讀、應用AI 的文字、圖片、動畫及音樂教學等,利用個人探索以及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員們學習如何提問、如何透過AI找出答案,學習與團隊成員溝通合作的能力,並在課程中,巧妙的置入了現代學生對於AI倫理應該具備的態度與正確的使用方式,包含「個資保護」、「不抄襲」、「對AI的產出內容需進行驗證」等互動環節。
此次「當AI遇見客家植物與詩」青少年營隊的學員為國小3年級以上及國中生為主,營隊中除了就學於高雄的學生,也有來自新北、新竹及來自荷蘭的學生,齊聚一堂,與AI一起創作,共同打造一個科技與人文兼具的暑假營隊回憶。每位學員結業時,除了獲頒結業證書,同時由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曾貴海醫師傳記著作《唯有堅持》一書做為獎勵。此次營隊相關活動訊息請詳財團法人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與地球星AI學苑官方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