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高美館KSpace新展《虛擬生肉:如何重構被抹滅的台灣越南難民營》盛大舉行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徵件計畫「KSpace高雄實驗場」推出全新展覽《虛擬生肉:如何重構被抹滅的台灣越南難民營》,呈現導演劉吉雄歷時20多年追溯澎湖難民營歷史的創作軌跡。展覽自即日起至9月7日於高美館地下樓KSpace展出,邀請民眾走入這段鮮少被提及的歷史記憶。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以城市為名的「KSpace高雄實驗場」,是高美館展現實驗性與跨域精神的展覽場域。本次展覽由策展人陳泓易策劃,影像藝術家劉吉雄過去歷經記者、考古員、公車司機等多種社會身分的轉變,這樣的個人經驗成為他日後探詢認同議題及社會矛盾現象的創作基礎。劉吉雄作品長期關注難民議題、邊陲歷史與國際社會處境,展現深刻的人道主義關懷。本次亦展出藝術家以虛擬實境(VR)作為創作媒介的全新嘗試,透過沉浸式敘事重新召回這段被塵封的歷史,引導觀眾從不同視角重新思考生命價值與意義。

策展人陳泓易表示,展名以「虛擬」作為貫穿展覽的核心概念,「生肉」則源自身體哲學用語incarnation,意指將抽象概念化為可感受的具體事物。展覽聚焦劉吉雄歷年紀錄片創作,也加入2件近年虛擬實境(VR)新作與珍貴文獻檔案相互呼應。另外,特別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吳佩珊副教授與校友成立的纖維藝術團隊「花本」呼應難民營當地海景錄像,以精巧工藝詮釋海上漂流的意象及難民營中遙望大海的心境。讓觀者跟隨展品穿梭於夢境、真實及消失的難民營之重現,逐步拼湊出歷史全貌,在虛擬到真實之間反覆循環論證出某種詩意。

藝術家劉吉雄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活躍於影壇、紀錄片拍攝等專業領域,作品獲國內外影展肯定。劉吉雄表示,創作起源於曾在夢境得知一個位於澎湖的難民營即將被拆除,他自此展開長達20多年的追溯行動,從零星的文獻資料、訪談紀錄、實地訪察,一步步重建、拼湊、還原。澎湖難民營從未獲得臺灣以外的機構承認,這段歷史不僅紀錄「不存在」的事件,更呈現真實事件被政治虛擬化的荒謬弔詭。希望透過創作,讓觀者看見臺灣退出聯合國後仍積極投入人道救援的歷史,重新省思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定位,並從在地視角拓展擴展至全球社會議題的關注。

《虛擬生肉:如何重構被抹滅的台灣越南難民營》於7月26日下午2:30舉辦開幕式並進行藝術家座談,由策展人陳泓易擔任主持人,邀請藝術家劉吉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林淑芬教授,帶領觀者以「虛擬」為路徑,重新認識這段被忽略的歷史斷層。展覽自7月19日至9月7日於KSpace高雄實驗場展出。高美館年度徵件計畫「KSpace高雄實驗場」開放視覺藝術、行為表演、事件、設計等跨領域藝術創作者投件申請,並鼓勵以高雄為創作靈感的發表,徵件相關資訊請關注高雄市立美術館官網(http://www.kmfa.gov.tw)首頁/展覽與活動/徵件辦法。

 

Related Posts

1 of 3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