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中山大學「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今年再次攜手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部落青年舉辦一年一度「小米負重」競賽,從霧台鄉台24線33.0K出發,沿途經過神山、霧台部落,將重達160公斤的小米搬回部落。部落耆老親自教學傳統裝載技術,青年則以實際行動傳承文化,展現魯凱族珍貴的團結精神與文化智慧,也讓參與者深刻體會小米對族人的重要意義。
國立中山大學該中心主持人巴清雄、杜正吉帶領團隊與霧台青年會密切合作,活動不僅是體力競賽,更是文化教育的一環。每年小米收成之際,部落會舉行Papwabalriyu,也就是小米搬運活動,並進行Twatinatina負重競賽。這項傳統由部落男性輪流負重搬運小米至農戶家,證明自身體力與責任感,也成為部落的慶典時刻,讓整個族群共襄盛舉、共享收穫喜悅。
今年活動特別設計三段步行路線,並增設70公斤體驗組,讓更多青少年嘗試負重技藝,還有小籃子組供孩童參與,讓文化從小深植心中。沿路不乏觀光遊客駐足觀賞,親眼見證魯凱族人將文化背在肩上的壯闊畫面,進一步認識這項與土地與生命緊密連結的部落儀式。
為深化傳承,巴清雄表示,活動前一日特別舉辦小米裝載教學,由霧台青年會召集部落青年向耆老學習。耆老包光輝親自指導如何選材、固定籃架、捆綁技巧與鋪墊小米,青年們一邊操作一邊學習,呈現出師徒之間的信任與知識傳遞。婦女們則同步準備魯凱族傳統小米料理,為隔天活動備足能量,整個部落氣氛熱絡,充滿溫情。
這項活動也因政策推動迎來新氣象。由立法委員伍麗華倡議、獲教育部、農業部農糧署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持的「國產部落小米進入學校營養午餐」政策,預計九月起正式實施。中山大學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認為,這項政策將有助於擴大小米栽種、恢復族人味覺記憶,也帶動相關傳統文化復振,包括小米負重、祭儀與飲食習俗等,讓族人從農田到餐桌都能再度連結文化根脈。
小米之於魯凱族,不只是糧食,更是族群的靈魂。今年的小米負重,從實作到教育,從競賽到觀光,讓傳統不只是流傳,而是活出在每一位參與者的肩上與心中。
【漾新聞】#魯凱族 #小米負重 #霧台鄉 #原民文化 #中山大學 #Papwabalriyu #Twatinatina #小米進營養午餐 #文化傳承 #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